基于图像质量评价的指纹指静脉采集一体化装置研究
致谢 | 第4-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1 绪论 | 第11-25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1.2 生物识别技术概述 | 第12-15页 |
1.2.1 生物识别技术的历史和发展 | 第12-13页 |
1.2.2 典型的生物识别技术 | 第13-15页 |
1.2.3 生物识别技术的应用 | 第15页 |
1.3 课题研究现状 | 第15-23页 |
1.3.1 单模态指纹特征的采集 | 第15-19页 |
1.3.2 单模态指静脉特征的采集 | 第19-20页 |
1.3.3 基于指纹指静脉的双模态特征的采集 | 第20-23页 |
1.4 本论文主要工作 | 第23-25页 |
2 指静脉采集系统 | 第25-40页 |
2.1 指静脉采集原理 | 第25-28页 |
2.2 本文采用的指静脉采集结构 | 第28-30页 |
2.3 光源LED阵列的仿真实验 | 第30-40页 |
2.3.1 Tracepro的仿真特点 | 第31-32页 |
2.3.2 单个LED的Tracepro仿真 | 第32-33页 |
2.3.3 采集系统的LED阵列的仿真 | 第33-40页 |
3 指纹采集系统 | 第40-43页 |
3.1 指纹采集的原理 | 第40-41页 |
3.2 本文采用的指纹采集结构 | 第41-43页 |
4 指纹指静脉一体化采集装置设计 | 第43-48页 |
4.1 整体结构 | 第43-45页 |
4.2 指纹采集模块 | 第45页 |
4.3 指静脉采集模块 | 第45-46页 |
4.4 图像获取模块 | 第46-47页 |
4.5 图像采集实验 | 第47-48页 |
5 指纹指静脉图像的质量评价 | 第48-60页 |
5.1 图像质量评价概述 | 第48页 |
5.2 指纹指静脉图像分割 | 第48-50页 |
5.3 指静脉图像的质量评价方法 | 第50-54页 |
5.3.1 位置偏移质量分数 | 第50-52页 |
5.3.2 有效面积质量分数 | 第52页 |
5.3.3 对比度质量分数 | 第52页 |
5.3.4 模糊度质量分数 | 第52-53页 |
5.3.5 信息熵质量分数 | 第53-54页 |
5.3.6 总体评价分数 | 第54页 |
5.4 指纹图像的质量评价方法 | 第54-58页 |
5.4.1 位置偏移质量分数 | 第55-56页 |
5.4.2 有效面积质量分数 | 第56页 |
5.4.3 模糊度质量分数 | 第56-57页 |
5.4.4 干燥度质量分数 | 第57页 |
5.4.5 湿度质量分数 | 第57-58页 |
5.4.6 总体评价分数 | 第58页 |
5.5 指纹和指静脉图像的质量评价实验 | 第58-60页 |
5.5.1 指静脉图像的质量评价实验 | 第58-59页 |
5.5.2 指纹图像的质量评价实验 | 第59-60页 |
6 总结与展望 | 第60-62页 |
6.1 本文工作总结 | 第60页 |
6.2 未来工作展望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