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引言 | 第8-9页 |
第一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概述 | 第9-14页 |
一、概念的界定 | 第9-10页 |
(一) 诚信的含义 | 第9-10页 |
(二) 独立学院的含义及特点 | 第10页 |
二、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理论基础 | 第10-14页 |
(一)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理论 | 第10-11页 |
(二) 社会进步与人的全面发展 | 第11-14页 |
第二章 独立学院大学生诚信教育现状 | 第14-19页 |
一、独独立学院大学生诚信教育的主要特点 | 第14-15页 |
(一) 对象的特殊性 | 第14页 |
(二) 主体的多层性 | 第14-15页 |
(三) 内容的多样性 | 第15页 |
二、独立学院大学生诚信教育的主要成绩 | 第15-17页 |
(一) 独立学院逐渐重视诚信教育 | 第15-16页 |
(二) 独立学院学生的诚信认知有所提升 | 第16页 |
(三) 独立学院诚信教育机制和措施有所完善 | 第16-17页 |
三、独立学院大学生诚信教育存在的问题 | 第17-19页 |
(一) 诚信教育的针对性不强 | 第17页 |
(二) 学生的诚信行为自觉性仍需加强 | 第17-18页 |
(三) 健全高效的诚信教育机制有待完善 | 第18-19页 |
第三章 独立学院大学生诚信教育缺失的原因分析 | 第19-25页 |
一、影响独立学院大学生诚信教育整体效果的因素 | 第19-21页 |
(一) 家庭在诚信教育方面未能产生积极影响 | 第19页 |
(二) 学校在诚信教育方面的主导地位未能充分发挥 | 第19-20页 |
(三) 社会不良风气对学生的诚信教育产生消极影响 | 第20-21页 |
二、影响独立学院大学生诚信行为自觉性的主要因素 | 第21-23页 |
(一) 学生个体缺少对诚信观念的认知度 | 第21页 |
(二) 学校整体未能形成良好的诚信文化氛围 | 第21-22页 |
(三) 社会总体缺乏有效的失信惩罚机制 | 第22-23页 |
三、独立学院大学生诚信教育方式方法存在不足 | 第23-25页 |
(一) 独立学院大学生诚信教育途径比较单一 | 第23页 |
(二) 独立学院大学生诚信教育方法相对滞后 | 第23-24页 |
(三) 独立学院大学生诚信教育制度不够完善 | 第24-25页 |
第四章 加强独立学院大学生诚信教育的策略 | 第25-33页 |
一、建立家庭、学校、社会良性互动的诚信教育模式 | 第25-27页 |
(一) 完善家庭的熏陶功能 | 第25-26页 |
(二) 完善学校的育人功能 | 第26-27页 |
(三) 发挥社会的实践功能 | 第27页 |
二、提高独立学院大学生诚信的自觉性、积极性、主动性 | 第27-29页 |
(一) 以社会主义荣辱观提高学生诚信的主体认识度 | 第27-28页 |
(二) 提高学生群体诚信行为的自我约束力 | 第28页 |
(三) 积极培育和营造良好的校园诚信文化氛围 | 第28-29页 |
三、健全和完善独立学院诚信教育的新思路 | 第29-33页 |
(一) 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拓展诚信教育途径 | 第29-30页 |
(二) 以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创新诚信教育方法 | 第30-31页 |
(三) 以推进机制建设为重点完善诚信教育制度 | 第31-32页 |
(四) 以网络传媒为中介丰富诚信教育载体 | 第32-33页 |
结论 | 第33-34页 |
致谢 | 第34-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5-3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