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学前教育、幼儿教育论文--教学理论、教学法论文

3-6岁城市幼儿分享的特点及培养

中文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7页
目录第7-9页
第一部分 引言第9-10页
第二部分 文献综述与问题的提出第10-23页
 一、相关概念界定第10-11页
  (一)幼儿社会性第10页
  (二)亲社会行为第10页
  (三)分享第10-11页
 二、研究现状第11-18页
  (一)幼儿分享的特点研究第11-14页
  (二)分享的影响因素研究第14-16页
  (三)分享意识和分享行为的一致性研究第16页
  (四)分享的培养研究第16-18页
  (五)分享的研究方法第18页
 三、以往研究存在的不足第18-19页
  (一)分享的研究内容第18-19页
  (二)分享的研究方法第19页
  (三)分享的研究结果第19页
 四、研究意义第19-20页
  (一)理论意义第19-20页
  (二)现实意义第20页
 五、研究的理论基础第20-21页
  (一)艾森伯格的亲社会行为理论第20-21页
  (二)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阶段理论第21页
  (三)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第21页
  (四)霍夫曼的移情理论第21页
 六、研究内容与框架第21-23页
第三部分 3—6 岁幼儿分享的特点研究第23-38页
 一、研究内容第23页
 二、研究假设第23页
 三、研究方法第23-25页
  (一)情景故事测验(间接故事法)第24页
  (二)情境测验第24-25页
 四、研究过程第25-27页
  (一)选取被试第25-26页
  (二)实验前准备第26页
  (三)预实验第26页
  (四)实验时间第26-27页
 五、统计处理第27页
 六、研究结果第27-32页
  (一)幼儿分享意识和分享行为发展的年龄特点第27-31页
  (二)幼儿分享意识和分享行为发展的性别特点第31-32页
  (三)幼儿分享意识与分享行为一致性研究第32页
 七、讨论第32-38页
  (一)3—6 岁幼儿分享意识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提高第32-33页
  (二)面对不同分享物,幼儿分享意识表现各异第33页
  (三)3—6 岁幼儿分享行为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增多第33-34页
  (四)面对不同分享物,幼儿分享行为表现相同第34页
  (五)3—6 岁幼儿分享意识和分享行为不存在性别差异第34页
  (六)幼儿分享意识与分享行为存在不一致第34-36页
  (七)4—5 岁是幼儿分享意识和分享行为发展的迅速期第36-38页
第四部分 促进中班幼儿分享的培养研究第38-46页
 一、研究内容第38页
 二、研究假设第38页
 三、研究方法第38-40页
  (一)确定活动类型第38-39页
  (二)设计实验因子第39页
  (三) 控制无关变量第39页
  (四)现场实验研究第39-40页
 四、研究结果第40-43页
  (一)教育活动对中班幼儿分享意识和分享行为的影响第40-41页
  (二)教育活动对中班幼儿针对不同分享物的分享意识和分享行为的影响第41-43页
 五、讨论第43-46页
  (一)教育活动能够促进幼儿分享意识和分享行为的发展第43-45页
  (二)以不同分享物为角度设计活动针对性强第45-46页
第五部分 局限性和建议第46-49页
 一、本研究的局限性第46页
 二、进一步研究的建议第46页
  (一)研究对象第46页
  (二)研究内容第46页
 三、教育建议第46-49页
  (一) 正确理解幼儿分享意识和分享行为的发展特点第46-47页
  (二)把握幼儿发展的迅速期第47页
  (三) 提高幼儿在奖品上的分享意识和分享行为第47页
  (四)注重幼儿分享培养过程中的细节第47-49页
结论第49-50页
参考文献第50-53页
附录一第53-55页
附录二第55-56页
附录三第56-59页
附录四第59-66页
附录五第66-67页
后记第67-68页
个人简历第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幼儿教师职业法律素养研究--以济南市为例
下一篇:韩国小学汉字教学研究--以全罗南道小学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