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目录 | 第7-10页 |
一、绪论 | 第10-15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 事件相关背景 | 第10页 |
2. 国内突发灾难新闻报道策略的回顾 | 第10-11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1. 理论意义 | 第11-12页 |
2. 现实意义 | 第12-13页 |
(三)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 新闻主题 | 第13页 |
2. 消息来源 | 第13-14页 |
3. 新闻体裁 | 第14页 |
4. 报道立场 | 第14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 内容分析法 | 第14页 |
2. 文献分析法 | 第14页 |
3. 框架理论 | 第14-15页 |
二、突发灾难新闻报道综述 | 第15-18页 |
(一)梳理我国灾难新闻报道观念的变化及背后原因 | 第15页 |
(二)灾难新闻实例研究 | 第15-16页 |
(三)灾难新闻报道存在问题及报道策略研究 | 第16页 |
(四)灾难新闻报道的社会功能研究 | 第16-17页 |
(五)中外灾难新闻报道理念对比研究 | 第17页 |
(六)从跨学科的角度研究灾难新闻报道 | 第17-18页 |
三、框架理论相关问题综述 | 第18-21页 |
(一)框架理论来源 | 第18页 |
(二)框架理论定义 | 第18-19页 |
(三)框架理论之于新闻传播界的文献综述 | 第19页 |
(四)影响新闻框架的因素 | 第19-21页 |
四、个案研究 | 第21-27页 |
(一)样本选择 | 第21-22页 |
(二)样本类目构建 | 第22-27页 |
1. 三份报纸关于新闻主题的类目构建及内容 | 第23-24页 |
2. 三份报纸关于消息来源的类目构建及内容 | 第24-25页 |
3. 三份报纸关于新闻体裁的类目构建及内容 | 第25-26页 |
4. 三份报纸关于报道立场的类月构建及内容 | 第26-27页 |
五、三份报纸的样本统计及分析 | 第27-41页 |
(一)三份报纸关于样本的总体描述 | 第27-29页 |
(二)三份报纸关于新闻主题的数据统计及分析 | 第29-31页 |
(三)三份报纸关于消息来源的数据统计及分析 | 第31-38页 |
1. 消息来源分布情况 | 第32-34页 |
2. 消息来源与新闻主题的交叉统计及分析 | 第34-38页 |
(四)三份报纸关于新闻体裁的数据统计及分析 | 第38-39页 |
(五)三份报纸关于报道立场的数据统计及分析 | 第39-41页 |
六、三份报纸关于新闻样本的对比分析 | 第41-49页 |
(一)三份报纸关于新闻主题的对比 | 第41-42页 |
(二)三份报纸关于消息来源的对比 | 第42-43页 |
1. 相同点 | 第42页 |
2. 不同点 | 第42-43页 |
(三)三份报纸关于报道方式的对比 | 第43-44页 |
1. 相同点 | 第43页 |
2. 不同点 | 第43-44页 |
(四)三份报纸关于报道立场的对比 | 第44页 |
(五)三份报纸关于事故报道的总体框架特征 | 第44-45页 |
1. 《厦门日报》和《厦门晚报》:政府主导的主流意识形态 | 第44-45页 |
2. 《南方都市报》:市场主导下的新闻专业形态 | 第45页 |
(六)对灾难事故新闻报道的几点想法 | 第45-49页 |
1. 注重隐性信息的解读 | 第46-47页 |
2. 追求多元化的消息来源 | 第47页 |
3. 适当增加一定的评论报道 | 第47-48页 |
4. 注意平衡报道的立场 | 第48-49页 |
七、结语 | 第49-51页 |
(一)数据分析总结 | 第49页 |
(二)注意新旧媒体融合协同报道 | 第49-50页 |
(三)研究不足与建议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2页 |
致谢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