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初等教育论文--教师与学生论文--学生论文

小学学困生形成与转化的个案研究

目录第1-6页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9页
绪论第9-20页
 一、选题缘由第9-11页
  (一)理论研究的诉求第9-10页
  (二)现今社会对文凭的偏爱第10页
  (三)笔者研究兴趣的诉求第10-11页
 二、文献综述第11-16页
  (一)对学困生概念的界定第11-14页
  (二)对学困生成因的研究第14页
  (三)对学困生转化的研究第14-16页
  (四)已有研究的不足第16页
 三、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6-18页
  (一)研究目的第16页
  (二)研究意义第16-18页
 四、研究思路与内容第18页
  (一)研究思路第18页
  (二)研究内容第18页
 五、研究方法第18-20页
第一部分 案例分析及诊断第20-29页
 一、研究对象的确立第20-21页
 二、背景资料分析第21-23页
 三、性格分析第23-24页
 四、课堂表现第24-26页
 五、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第26-29页
第二部分 小林学困的归因分析第29-37页
 一、家庭教育的不当第29-30页
 二、学校教育的缺失第30-33页
  (一)整个班级环境不良,缺乏榜样的力量第30页
  (二)自由在作息时间表中消失第30-32页
  (三)教师方面的缺憾第32-33页
  (四)小组成员的忽视第33页
 三、学生自身原因第33-35页
  (一)归属感与学习兴趣的缺失第33-34页
  (二)对网络和教辅的不合理使用第34-35页
 四、各教育要素之间难以形成教育合力第35-37页
  (一)家庭和教师对学生的要求不对等第35页
  (二)班主任和任课教师趋向学科本位第35-36页
  (三)学校和教师的矛盾第36-37页
第三部分 对于小林的转化策略第37-48页
 一、人格方面第37-39页
  (一)说理引导第37页
  (二)接纳学生第37-38页
  (三)实践体验第38-39页
 二、学习方面第39-45页
  (一)营造和谐温暖的家庭环境第39-40页
  (二)充分发挥学校的主导作用第40-44页
  (三)引导学生强化自我教育第44页
  (四)构建家庭、学校与社会相结合的学习网络第44-45页
 三、转化结果第45-48页
  (一)人格方面第45-46页
  (二)学习方面第46-48页
结语第48-49页
注释第49-51页
参考文献第51-53页
附录一:研究对象访谈提纲第53-54页
附录二:教师访谈提纲第54-55页
附录三:家长访谈提纲第55-56页
附录四:研究对象的同学访谈提纲第56-57页
致谢第57页

论文共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山东省昌乐县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现状调查与研究
下一篇:特级教师阅读教学课堂提问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