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21页 |
·本论文的研究设计 | 第7-9页 |
·研究背景 | 第7页 |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第7-8页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8-9页 |
·城市人居环境内涵 | 第9-11页 |
·国外城市人居环境评价指标研究述评 | 第11-17页 |
·国内城市人居环境评价指标研究综述 | 第17-20页 |
·小结 | 第20-21页 |
第二章 城市人居环境国际化评价指标体系 | 第21-30页 |
·城市人居环境国际化评价的理论依据 | 第21-23页 |
·生态学理论 | 第21页 |
·自然调和理论 | 第21页 |
·系统动力学理论 | 第21-22页 |
·人本主义理论 | 第22页 |
·国际城市理论 | 第22页 |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22-23页 |
·城市规划学理论 | 第23页 |
·城市人居环境国际化评价指标体系概念 | 第23-24页 |
·城市人居环境国际化相关指标体系综述 | 第24-29页 |
·城市国际化指标 | 第24-25页 |
·城市人居环境指标 | 第25页 |
·可持续发展指标 | 第25页 |
·城市现代化指标 | 第25-27页 |
·宜居城市指标 | 第27-28页 |
·两型社会指标 | 第28页 |
·生态城市指标 | 第28-29页 |
·全面小康指标 | 第29页 |
·各类指标体系的比较分析 | 第29-30页 |
第三章 城市人居环境国际化评价框架 | 第30-41页 |
·评价程序 | 第30-31页 |
·评价指标建构原则 | 第31-32页 |
·以人为本原则 | 第31页 |
·层次性原则 | 第31页 |
·全面而有重点性原则 | 第31页 |
·可操作性原则 | 第31-32页 |
·稳定性和时态性原则 | 第32页 |
·评价指标选择 | 第32-33页 |
·指标体系确立 | 第33-34页 |
·评价指标采用模式 | 第34-35页 |
·指标体系标准 | 第35-38页 |
·评价标准 | 第35-36页 |
·单项评价分级标准 | 第36-37页 |
·综合评价标准 | 第37-38页 |
·指标体系权重研究 | 第38-41页 |
·权值的定义与作用 | 第38页 |
·定权方法 | 第38-39页 |
·定权方法选用原则 | 第39页 |
·权值确定 | 第39-41页 |
第四章 应用研究——以长沙市为例 | 第41-53页 |
·研究范围 | 第41页 |
·研究区概况 | 第41-43页 |
·数据来源和说明 | 第43页 |
·长沙人居环境国际化现状水平 | 第43-44页 |
·长沙人居环境国际化评价 | 第44-50页 |
·长沙市与国内其他城市人居环境国际化水平比较 | 第44-47页 |
·长沙城市人居环境国际化发展演变 | 第47-50页 |
·长沙城市人居环境国际化综合评价 | 第50页 |
·长沙人居环境国际化发展战略 | 第50-53页 |
·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强化长沙人居环境国际化的硬环境 | 第50-51页 |
·构建国际水准的生态环境,创造生态宜居国际化城市 | 第51-52页 |
·建立多元国际文化兼容环境,增强长沙人居环境国际化软环境建设 | 第52-53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3-54页 |
·本论文所进行的主要研究工作 | 第53页 |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 第58页 |
一、论文发表情况 | 第58页 |
二、参与科研和设计项目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