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共亲水空间情境营造方法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6页 |
·研究的起因与背景 | 第8-12页 |
·研究的起因 | 第8-10页 |
·研究的背景 | 第10-12页 |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2-13页 |
·研究的目的 | 第12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12-13页 |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 第13-14页 |
·研究主要内容 | 第13页 |
·研究的方法 | 第13-14页 |
·研究框架 | 第14-16页 |
第二章 城市公共亲水空间演进 | 第16-26页 |
·相关概念 | 第16-18页 |
·城市空间 | 第16页 |
·城市公共空间 | 第16-17页 |
·城市公共亲水空间 | 第17-18页 |
·城市公共亲水空间的功能和特征 | 第18-22页 |
·城市公共亲水空间的功能 | 第18-20页 |
·城市公共亲水空间的特征 | 第20-22页 |
·城市公共亲水空间的问题以及发展趋势 | 第22-26页 |
·城市公共亲水空间的问题 | 第22-24页 |
·城市公共亲水空间的发展趋势 | 第24-26页 |
第三章 城市公共亲水空间情境 | 第26-42页 |
·情境的涵义 | 第26-29页 |
·国内外相关理论综述 | 第26-27页 |
·情境的概念 | 第27-28页 |
·情境的意义 | 第28-29页 |
·情境的构成要素 | 第29-33页 |
·情境中的人 | 第29-31页 |
·情境中的场所 | 第31-33页 |
·空间情境的表象特征 | 第33-35页 |
·灵活和复合化的场所功能 | 第33-34页 |
·活动表现的丰富和集中 | 第34页 |
·情感与环境的契合交融 | 第34-35页 |
·情境的营造原则 | 第35-39页 |
·情境的亲水性 | 第35-36页 |
·情境的地域性 | 第36-37页 |
·情境的效益性 | 第37-38页 |
·情境的整体性 | 第38-39页 |
·国外相关案例分析——圣路易斯市城市花园广场 | 第39-42页 |
·规划背景 | 第39页 |
·项目概况 | 第39-40页 |
·空间设计 | 第40-42页 |
第四章 城市公共亲水空间情境营造方法 | 第42-71页 |
·情境的确定 | 第42-44页 |
·空间名称的确定 | 第43页 |
·符号的重复使用 | 第43-44页 |
·情境空间背景塑造 | 第44页 |
·情境的组织 | 第44-50页 |
·情境的引导 | 第44-47页 |
·序列的连贯性 | 第47-49页 |
·混合的功能 | 第49-50页 |
·情境的雕琢 | 第50-65页 |
·人性的关怀 | 第50-59页 |
·自然的语言 | 第59-60页 |
·空间的光影 | 第60-62页 |
·混合的场景 | 第62页 |
·文化的渗透 | 第62-65页 |
·情境的交流 | 第65-71页 |
·调动感官体验 | 第65-68页 |
·鼓励空间活动 | 第68-71页 |
第五章 城市公共亲水空间情境营造实例分析 | 第71-78页 |
·江阴"外滩"规划设计 | 第71-74页 |
·规划背景 | 第71-72页 |
·规划结构 | 第72-73页 |
·亲水空间设计 | 第73-74页 |
·龙游阳光新城驿前片区详细规划设计 | 第74-78页 |
·项目概况 | 第74-75页 |
·规划结构 | 第75-76页 |
·亲水空间设计 | 第76-78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78-80页 |
·研究结论 | 第78页 |
·本文创新点 | 第78-79页 |
·存在问题 | 第79页 |
·研究展望 | 第79-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2页 |
图片来源 | 第82-84页 |
致谢 | 第84-85页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