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独立电源技术(直接发电)论文--蓄电池论文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铁氧化物的制备及复合化改性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8页
目录第8-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30页
   ·锂离子电池的研究意义第10页
   ·锂离子电池概述第10-14页
     ·锂离子电池发展简介第10-11页
     ·锂离子电池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第11-13页
     ·锂离子电池的优缺点第13-14页
   ·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研究概况第14-19页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第14-16页
       ·以LiFePO_4为代表的橄榄石结构正极材料第14-15页
       ·以三元材料为代表的层状结构正极材料第15-16页
       ·以LiMn_2O_4为代表的尖晶石结构正极材料第16页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第16-19页
       ·碳负极材料第17页
       ·硅、锡基负极材料第17-18页
       ·3d过渡金属氧化物基负极材料第18页
       ·其他负极材料第18-19页
   ·铁氧化物负极材料的研究进展第19-28页
     ·铁氧化物负极材料的结构和制备方法第19-20页
     ·铁氧化物负极材料的缺陷和改性方法第20-28页
       ·纳米化改性第21-23页
       ·复合化改性第23-28页
   ·本论文的立题依据及研究内容第28-30页
第二章 实验仪器与方法第30-34页
   ·实验试剂与仪器第30-31页
     ·化学试剂第30-31页
     ·实验仪器第31页
   ·材料表征第31-33页
     ·物相分析(XRD)第31-32页
     ·热重分析(TG)第32页
     ·微观形貌分析(SEM)第32页
     ·微观结构分析(TEM)第32页
     ·表面分析(XPS)第32页
     ·拉曼分析(Raman)第32-33页
   ·电化学性能测试第33-34页
     ·电极的制备第33页
     ·电池的组装第33页
     ·恒流充放电测试第33页
     ·循环伏安测试第33页
     ·电化学阻抗谱测试第33-34页
第三章 Fe_2O_3@Ag异质结构纳米棒的制备及复合化处理对电化学性能的改善第34-44页
   ·引言第34页
   ·Fe_2O_3@Ag异质结构纳米棒复合材料的制备第34-35页
   ·Fe_2O_3@Ag异质结构纳米棒复合材料的结构与形貌分析第35-37页
   ·Ag纳米粒子的包覆对电化学性能的改善第37-41页
   ·本章小结第41-44页
第四章 Fe_3O_4/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复合化处理对电化学性能的改善第44-68页
   ·引言第44-45页
   ·GE-H-Fe_3O_4-MS非原位复合材料制备及复合化处理对电化学性能的改善第45-53页
     ·GE-H-Fe_3O_4-MS非原位复合材料的制备第45-46页
     ·GE-H-Fe_3O_4-MS非原位复合材料的结构与形貌分析第46-49页
     ·GNS的非原位复合对电化学性能的改善第49-53页
   ·等级结构 H-Fe_3O_4-MS/GNS原位复合材料制备及复合化处理对电化学性能的改善研究第53-66页
     ·H-Fe_3O_4-MS/GNS原位复合材料的制备第53-54页
     ·H-Fe_3O_4-MS/GNS原位复合材料的结构与形貌分析第54-59页
     ·GNS的原位复合对电化学性能的改善第59-66页
   ·本章小结第66-68页
第五章 结论第68-70页
参考文献第70-78页
致谢第78-80页
个人简历第80-82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第82页

论文共8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锂硫电池正极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
下一篇:二硫键氧化还原酶DsbA/DsbC介导重组瑞替普酶在大肠杆菌中可溶表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