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引言 | 第8-10页 |
第一章 劳动者权益保障研究的基本理论 | 第10-18页 |
一、 劳动者权益保障理论的基本概念 | 第10-15页 |
(一) 劳动者权益保障理论研究的基础概念——“劳动权” | 第10-13页 |
(二) 劳动者权益保障的主体概念——“劳动者” | 第13页 |
(三) 劳动者权益保障理论研究的核心概念——“劳动关系” | 第13-15页 |
二、 劳动者权益保障的法律途径比较 | 第15-18页 |
(一) 劳动者权益保障的私法制度与权利救济方式 | 第15-16页 |
(二) 劳动者权益保障的公法制度与权利救济方式 | 第16-18页 |
第二章 我国出租车司机劳动权益保障的必要性以及面临的制度困境 | 第18-25页 |
一、 出租车司机权益保障的现实需要 | 第18-19页 |
(一) 出租车在城市公交系统中的定位 | 第18页 |
(二) 出租车司机劳权保障不足下的集体维权困境 | 第18-19页 |
二、 出租车司机权益保护的制度困境 | 第19-24页 |
(一) 出租车行业的政府监管制度 | 第19-20页 |
(二) 出租车行业的行业运营制度 | 第20-24页 |
三、 出租车司机的特征与分类 | 第24-25页 |
第三章 我国出租车司机劳动权益保障面临的问题 | 第25-29页 |
一、 基于适用劳动法保护方面的问题 | 第25页 |
二、 基于行业经营管理模式方面面临的问题 | 第25-28页 |
(一) “车份儿”的合理性和标准之争 | 第25-26页 |
(二) “黑出租车”司机与合法出租车司机的利益之争 | 第26-27页 |
(四) 同工不同酬问题 | 第27页 |
(五) 工作时间、收入、休息权问题 | 第27-28页 |
三、 基于职业特点面临的问题 | 第28-29页 |
(一) 人身安全问题 | 第28页 |
(二) 职业病问题 | 第28-29页 |
第四章 我国出租车司机劳动权益保障的法律环境 | 第29-35页 |
一、 我国出租车司机劳动权益保障的外部法律环境 | 第29-31页 |
(一) 当前国际劳动关系的现状 | 第29-30页 |
(二) 国际劳动者保护的内容 | 第30-31页 |
二、 我国出租车司机劳动权益保障的内部法律环境 | 第31-35页 |
(一) 我国劳动者权益保障的法律制度框架 | 第31-33页 |
(二) 出租车行业的发展历程和行业法律制度变迁 | 第33-35页 |
第五章 出租车司机劳动权益保障的法律制度构建 | 第35-42页 |
一、 基于出租车司机劳动权益保障下的行业制度选择 | 第35-36页 |
(一) 政府监管制度 | 第35-36页 |
(二) 行业运营制度 | 第36页 |
二、 出租车司机权益保障相关法律制度建设与完善 | 第36-42页 |
(一) 统一建立出租车行业劳动合同制度 | 第36-37页 |
(二) 发挥出租车行业协会和工会在集体权益保障中的调解作用 | 第37-39页 |
(三) 建立地方政府主导下的行业各方利益代表定期座谈制度 | 第39-40页 |
(四) 建立出租车司机多渠道表达诉求的平台,落实责任制 | 第40页 |
(五) 重视职业安全保障制度的完善 | 第40-41页 |
(六) 各地方劳动监察部门开展常态化的劳动监察活动 | 第41-42页 |
结论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6页 |
致谢 | 第46-47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