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前言 | 第7-9页 |
一 问题的提出 | 第7页 |
二 研究现状 | 第7-8页 |
三 研究对象及方法 | 第8-9页 |
(一) 研究对象 | 第8-9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9页 |
第一章 农村教育现状及发展农村教育的意义 | 第9-11页 |
一 农村教育现状 | 第9-11页 |
(一) 农村财政紧张,教育经费严重短缺,办学条件差 | 第9-10页 |
(二) 农村教师匮乏,教师整体素质不高,教育质量低下 | 第10页 |
(三) 读书无用论出现回潮,学生辍学较多 | 第10-11页 |
二 发展农村教育的意义 | 第11页 |
第二章 “硕师计划”概述 | 第11-15页 |
一 “硕师计划”的介绍 | 第11-13页 |
(一) 培养和服务方式 | 第11-12页 |
(二) 经费保障和相关待遇 | 第12-13页 |
二 “硕师计划”研究生的性质 | 第13-14页 |
三 “硕师计划”的发展概况 | 第14-15页 |
(一) 规模不断扩大 | 第14页 |
(二) 推荐与培养方式日趋合理 | 第14-15页 |
(三) 工作程序和选拔时间上趋于合理 | 第15页 |
第三章 “硕师计划”实施的现状与困境 | 第15-20页 |
一 农村教育硕士招生难 | 第16页 |
二 相关单位积极性不高,政策吸引力不够 | 第16-17页 |
三 政策执行不力,存在失真现象 | 第17-18页 |
(一) 曲解政策,替换性执行 | 第17-18页 |
(二) 肢解政策,选择性执行 | 第18页 |
(三) 搁置政策,象征性执行 | 第18页 |
四 课程设置不尽合理,培养质量难保证 | 第18-19页 |
五 报考动机多样化,农硕生心态不稳,流失现象严重 | 第19-20页 |
第四章 政策完善的若干建议 | 第20-26页 |
一 大力宣传硕师计划,扩大影响 | 第20-21页 |
二 提高培养学校的积极性 | 第21页 |
三 加强政策实施过程的监控,落实政策 | 第21-22页 |
四 提高农村教育硕士的培养质量 | 第22-24页 |
(一) 培养学校要优化课程设置 | 第22-23页 |
(二) 农村学校要加大对农硕生业务能力的培养 | 第23页 |
(三) 建立双师型的导师制度,提高硕士论文质量 | 第23-24页 |
五 改善农村学校工作环境,提高待遇,留住农村教育硕士 | 第24-26页 |
参考文献 | 第26-27页 |
致谢 | 第2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