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路协同系统的三维视景仿真方法研究
| 致谢 | 第1-6页 |
| 中文摘要 | 第6-7页 |
| ABSTRACT | 第7-11页 |
| 1 引言 | 第11-17页 |
| ·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11页 |
| ·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 ·国内外车路协同系统仿真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 ·国内外三维视景仿真技术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 ·论文结构与内容 | 第15-16页 |
| ·本章小结 | 第16-17页 |
| 2 车路协同系统视景仿真 | 第17-28页 |
| ·车路协同系统仿真基础 | 第17-24页 |
| ·车路协同系统概述 | 第18-19页 |
| ·HLA仿真基础 | 第19-22页 |
| ·三维仿真软件 | 第22-24页 |
| ·交互式视景仿真平台设计过程 | 第24-27页 |
| ·车路协同仿真系统架构 | 第25-26页 |
| ·交互式视景仿真设计过程 | 第26-27页 |
|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 3 车路协同系统视景仿真建模及优化 | 第28-44页 |
| ·车路协同系统视景仿真建模 | 第28-34页 |
| ·车路协同系统模型体系 | 第28-29页 |
| ·基本交通元素建模 | 第29-31页 |
| ·核心功能模型组织 | 第31-34页 |
| ·多细节层次模型建模与简化 | 第34-39页 |
| ·系统多细节层次模型 | 第34页 |
| ·改进的模型自主神经网络划分法 | 第34-39页 |
| ·基于功能的仿真模型节点结构优化法 | 第39-42页 |
| ·本章小结 | 第42-44页 |
| 4 交互式车路协同系统视景仿真平台设计 | 第44-70页 |
| ·视景仿真系统成员设计 | 第44-51页 |
| ·交互式视景仿真系统联邦成员 | 第45-48页 |
| ·视景仿真系统对象模板设计 | 第48-51页 |
| ·交互式车路视景仿真辅助模块设计 | 第51-62页 |
| ·辅助驾驶功能设计 | 第51-54页 |
| ·虚拟硬件设计 | 第54-59页 |
| ·碰撞矢量配置 | 第59-62页 |
| ·视景仿真优化方法 | 第62-69页 |
| ·基于场景的模型动态加载法 | 第62-64页 |
| ·基于最小二乘法的车辆引导驱动方法 | 第64-68页 |
| ·车辆姿态实时调整机制 | 第68-69页 |
|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 5 车路协同系统视景仿真平台实现 | 第70-83页 |
| ·系统组成 | 第70-73页 |
| ·系统框架与环境配置 | 第70-72页 |
| ·系统界面及功能 | 第72-73页 |
| ·仿真验证场景组织 | 第73-76页 |
| ·视景仿真平台实现 | 第76-81页 |
| ·本章小结 | 第81-83页 |
| 6 结论 | 第83-85页 |
| ·工作总结 | 第83页 |
| ·展望 | 第83-85页 |
| 参考文献 | 第85-88页 |
| 索引 | 第88-91页 |
| 作者简历 | 第91-95页 |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