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教学理论、教学法论文

中学课堂沉默现象研究--以某七年级语文课堂为例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0页
一、绪论第10-19页
 (一) 研究背景与缘起第10-11页
 (二) 研究意义第11-12页
 (三) 文献综述第12-16页
 (四) 研究内容第16页
 (五) 研究过程与方法第16-17页
 (六) 创新性第17-19页
前言第19-20页
二、基本概念界定第20-24页
 (一) 何为课堂沉默第20-24页
  1. 沉默之溯源第20-22页
  2. 课堂沉默之正名第22-24页
三、课堂沉默的分类、特征与功能第24-34页
 (一)课堂沉默的分类第24-26页
  1. 根据沉默主体划分:教师沉默与学生沉默第24页
  2. 根据主体独立性划分:个体沉默与群体沉默第24-25页
  3. 根据情绪倾向划分:积极沉默与消极沉默第25页
  4. 根据语用特征划分:心理语言的沉默、交互作用的沉默和社会文化的沉默第25-26页
 (二) 课堂沉默的特征第26-29页
  1. 意义模糊性第27-28页
  2. 蔓延性第28页
  3. 伴随性第28-29页
  4. 普遍性第29页
 (三) 课堂沉默的功能第29-34页
  1. 教师沉默的功能第30-32页
  2. 学生沉默的功能第32-34页
四、课堂沉默的影响因素探究第34-48页
 (一) 中学语文课堂沉默现象初探第34-39页
  1. 研究前准备第34-35页
  2. 语文课堂沉默现象的分析第35-39页
 (二) 中学课堂沉默的影响因素分析第39-48页
  1. 教师因素第40-42页
  2. 学生因素第42-45页
  3. 环境因素第45-46页
  4. 文化因素第46-48页
五、课堂沉默的教学价值的实现第48-52页
 (一) 沉淀教学智慧,让必要沉默机智化第48-49页
 (二) 把握课堂脉搏,让消极沉默积极化第49-50页
 (三) 鼓励课堂表达,让积极沉默显性化第50-52页
六、结语第52-53页
参考文献第53-56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56-57页
致谢第57页

论文共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小学教师专业伦理困境及对策研究
下一篇:“国培计划”农村中学地理教师培训方案的优化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