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0页 |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国内研究历史和现状 | 第14-16页 |
·有关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 | 第14-15页 |
·有关新媒体的研究 | 第15页 |
·有关新媒体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创新研究 | 第15-16页 |
·本文主要内容和逻辑框架 | 第16-17页 |
·论文的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 第17-20页 |
·本文的研究方法 | 第18页 |
·本文的创新之处 | 第18-20页 |
第二章 新媒体的相关理论研究 | 第20-31页 |
·新媒体的产生与发展 | 第20-22页 |
·新媒体的产生 | 第20-21页 |
·新媒体的发展 | 第21-22页 |
·高校新媒体的主要类型 | 第22-25页 |
·校园网 | 第22-23页 |
·校园BBS | 第23页 |
·微博 | 第23-24页 |
·即时通信(QQ群、飞信、微信) | 第24-25页 |
·高校新媒体的特征与功能 | 第25-30页 |
·高校新媒体的特征 | 第25-28页 |
·高校新媒体的功能 | 第28-30页 |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三章 新媒体与高校校园文化的关系 | 第31-39页 |
·校园文化的内涵和概念 | 第31页 |
·传统媒体和校园文化之间的关系 | 第31-33页 |
·传统媒体对校园文化建设的推动作用 | 第31-32页 |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传统媒体的局限性 | 第32-33页 |
·新媒体和校园文化之间的关系 | 第33-39页 |
·新媒体是推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方式 | 第33-37页 |
·校园文化制约着高校新媒体的内容 | 第37-39页 |
第四章 新媒体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 第39-53页 |
·在校大学生使用新媒体的现状 | 第39-44页 |
·新媒体是在校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 | 第40页 |
·新媒体在高校校园中得到广泛普及 | 第40-42页 |
·新媒体成为在校大学生人际沟通的主要手段 | 第42页 |
·在校大学生多数能够客观认识到新媒体的利和弊 | 第42-43页 |
·新媒体对大学生的影响逐渐加深 | 第43-44页 |
·校园新媒体的传播现状调查 | 第44-46页 |
·大学生眼中校园新媒体的作用 | 第44-45页 |
·大学生最喜欢的校园新媒体 | 第45-46页 |
·新媒体在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的存在问题分析 | 第46-53页 |
·校园新媒体传播的内容难于满足受众的需求 | 第47-48页 |
·校园新媒体缺乏宏观的战略规划,队伍建设薄弱 | 第48-49页 |
·缺乏高校之间的交流以及构建学习平台的重视 | 第49-51页 |
·新媒体使传统的校园模式结构丧失了吸引力 | 第51-52页 |
·传播渠道的多样化导致信息发布和接收难以有力监控 | 第52-53页 |
第五章 新媒体下校园文化创新的途径探索 | 第53-60页 |
·新媒体下校园文化创新的必要性 | 第53-54页 |
·应对国际形势发展的需要 | 第53页 |
·适应大学生生存方式的需要 | 第53-54页 |
·校园文化自身发展的需要 | 第54页 |
·新媒体下高校校园文化创新的原则 | 第54-56页 |
·主体性原则 | 第54-55页 |
·谨慎性原则 | 第55页 |
·目的性原则 | 第55-56页 |
·新媒体下高校校园文化创新的途径 | 第56-60页 |
·建设主题网站,提升舆论引导能力 | 第56页 |
·创建适应高校特点的校园新媒体,实现与大学生的良性互动 | 第56-57页 |
·与传统媒体相结合,强化载体建设 | 第57页 |
·强化新媒体队伍的建设,加强对校园文化的监控 | 第57-58页 |
·拓展虚实文化交流的空间,实现大学生的道德自律 | 第58-60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0-62页 |
·总结 | 第60-61页 |
·研究展望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4页 |
附录一 | 第64-6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