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2-17页 |
一、 选题缘由 | 第12-13页 |
二、 选题意义 | 第13页 |
三、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3-15页 |
四、 创新之处和采用的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一) 创新之处 | 第15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第二章 供应链金融及其融资模式 | 第17-30页 |
一、 供应链金融的基本涵义及特点 | 第17-22页 |
(一) 供应链金融的定义 | 第17-18页 |
(二) 供应链金融的特点 | 第18-19页 |
(三) 参与主体 | 第19-20页 |
(四) 供应链金融融资方式与传统金融融资方式的比较 | 第20-22页 |
二、 供应链金融主要融资模式分析 | 第22-28页 |
(一) 基于应收账款的融资模式 | 第23-24页 |
(二) 基于预付账款的保兑仓融资模式 | 第24-26页 |
(三) 基于存货的融通仓融资模式 | 第26-27页 |
(四) 基于供应链金融的三种融资模式比较 | 第27-28页 |
三、 供应链金融融资在我国成功案例 | 第28-30页 |
第三章 民族地区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及困境 | 第30-40页 |
一、 民族地区中小企业融资现状 | 第30-34页 |
(一) 民族地区整体的融资环境状况 | 第30-31页 |
(二) 恩施州中小企业融资现状 | 第31-34页 |
二、 民族地区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具体表现 | 第34-35页 |
(一) 民族地区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单一 | 第34页 |
(二) 民族地区中小企业银行贷款困难 | 第34-35页 |
(三) 民族地区中小企业融资成本较高 | 第35页 |
三、 民族地区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根源 | 第35-40页 |
(一) 中小企业自身因素 | 第36-37页 |
(二) 银行与中小企业信息不对称 | 第37页 |
(三) 金融政策对民族地区的抑制 | 第37-38页 |
(四) 政府对民族地区中小企业融资支持不足 | 第38-40页 |
第四章 民族地区中小企业供应链金融融资的可行性及案例 | 第40-53页 |
一、 供应链金融解决民族地区中小企业融资的优势 | 第40-43页 |
(一) 提高民族地区中小企业信用评级,降低融资门槛 | 第40-42页 |
(二) 扩大民族地区中小企业担保范围 | 第42-43页 |
(三) 提高民族地区中小企业融资效率 | 第43页 |
二、 民族地区中小企业供应链金融融资可行性案例 | 第43-53页 |
(一) 供应链金融提高信用评级案例——基于 Logistic 回归模型 | 第43-49页 |
(二) 供应链金融扩大担保范围及运用案例——基于应收账款的融资模式 | 第49-53页 |
第五章 供应链金融改善民族地区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建议 | 第53-57页 |
一、 政府应对供应链金融加大支持,降低法律风险 | 第53-54页 |
(一) 政府应加大民族地区中小企业供应链金融融资的支持 | 第53页 |
(二) 政府应制定健全的法律法规,降低供应链金融融资的法律风险 | 第53-54页 |
二、 金融机构应加强供应链金融创新和风险监管力度 | 第54-55页 |
(一) 加强民族地区中小企业供应链金融信贷人员培训 | 第54页 |
(二) 加大民族地区中小企业供应链金融的创新力度 | 第54-55页 |
(三) 严格筛选核心企业,加强民族地区中小企业信用监管 | 第55页 |
三、 民族地区中小企业自身应加强管理,提高信用等级 | 第55-57页 |
(一) 加强自身管理为供应链金融服务夯实基础 | 第55-56页 |
(二) 建立健全的财务会计制度提高供应链金融中风险评估等级 | 第56页 |
(三) 在供应链金融融资过程中应加强与银行、物流商间信息沟通 | 第56-57页 |
第六章 结语 | 第57-59页 |
一、 结论 | 第57-58页 |
二、 研究展望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附录 A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