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1 绪论 | 第9-16页 |
·课题研究背景与目的 | 第9-10页 |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研究目的 | 第10页 |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理论意义 | 第10页 |
·实践意义 | 第10-11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研究综述 | 第13页 |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3-16页 |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研究框架 | 第14页 |
·研究方法 | 第14-16页 |
2 本课题相关理论概述 | 第16-19页 |
·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 第16页 |
·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 | 第16页 |
·研究课题概念的认定 | 第16-19页 |
·职业技术教育学的定义、本质、和特点 | 第16-17页 |
·培养模式的涵义、构成要素 | 第17-19页 |
3.我国职业技术教育学研究生培养模式现状调查与分析 | 第19-33页 |
·我国职业技术教育学研究生培养的主要成绩 | 第19-22页 |
·人才培养规模不断扩大 | 第19-20页 |
·建立了较为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和培养机制 | 第20-21页 |
·培养方向细化,培养目标定制化 | 第21-22页 |
·调查的目的、对象与方法 | 第22-23页 |
·调查问卷显示的问题与分析 | 第23-33页 |
·培养目标太偏重于理论型人才 | 第24-26页 |
·课程设置不够合理 | 第26-28页 |
·导师指导存在缺陷 | 第28-29页 |
·论文选题不适切 | 第29-30页 |
·学制年限、招生方式统一化 | 第30-31页 |
·教学评估体系不够合理 | 第31-33页 |
4 国外职业技术教育学研究生培养模式分析与借鉴 | 第33-40页 |
·美国职业技术教育学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分析 | 第33-35页 |
·美国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培养概况 | 第33页 |
·美国职业技术教育学研究生培养模式要素分析 | 第33-35页 |
·德国职业技术教育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分析 | 第35-36页 |
·德国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培养概况 | 第35页 |
·德国职业技术教育学研究生培养模式要素分析 | 第35-36页 |
·澳大利亚职业技术教育学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分析 | 第36-37页 |
·澳大利亚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的培养概况 | 第36页 |
·澳大利亚职业技术教育学研究生培养模式要素分析 | 第36-37页 |
·英国职业技术教育学研究生的培养模式要素分析 | 第37-38页 |
·英国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培养情况 | 第37页 |
·英国职业技术教育学研究生培养模式要素分析 | 第37-38页 |
·国外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对我国的启示 | 第38-40页 |
5 职业技术教育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构建 | 第40-50页 |
·构建职业技术教育模式的理论基础 | 第40-42页 |
·现代化建设对人才的需求是职业教育模式的基本依据 | 第40页 |
·国民经济结构是确定职业教育模式的重要依据 | 第40-41页 |
·职业教育的优化发展是职业教育模式的必要依据 | 第41-42页 |
·构建职业技术教育模式的基本要求 | 第42页 |
·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和基础教育与职业教育结构和谐发展 | 第42页 |
·职业教育与专门技术人才需要结构相适应 | 第42页 |
·职业教育应把职前、职后教育相互结合组成一个整体 | 第42页 |
·我国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构建原则 | 第42-44页 |
·多样化原则 | 第43页 |
·借鉴性与创新性相结合的原则 | 第43页 |
·学科一致性和专业不同性的原则 | 第43-44页 |
·构建职业教育学研究生培养模式的设想 | 第44-50页 |
·培养目标 | 第44页 |
·课程设置 | 第44-46页 |
·导师指导 | 第46-47页 |
·毕业论文 | 第47页 |
·招生及学制 | 第47-48页 |
·教学评估 | 第48-50页 |
6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50-52页 |
·研究结论 | 第50页 |
·研究展望 | 第50-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5页 |
附录 1 职业技术教育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概况调查问卷 | 第55-57页 |
附录 2 攻读研究生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