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1 绪论 | 第9-14页 |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9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3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本文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路径 | 第13-14页 |
2 课题研究的相关理论分析 | 第14-18页 |
·相关概念厘定 | 第14-15页 |
·高校教师 | 第14页 |
·心理危机 | 第14-15页 |
·课题研究的相关理论分析 | 第15-18页 |
·心理危机成因理论 | 第15-16页 |
·心理危机干预理论 | 第16-18页 |
3 高校教师心理危机的主要表现和特殊性 | 第18-28页 |
·高校教师的群体特征和特殊性 | 第18-21页 |
·高校教师的群体特征 | 第18-19页 |
·社会角色的特殊性 | 第19页 |
·高校教师职业的特殊性 | 第19-20页 |
·高校教师需求的特殊性 | 第20-21页 |
·高校教师心理危机的主要表现 | 第21-26页 |
·生理-心理症状 | 第21-22页 |
·人际关系问题 | 第22-23页 |
·角色冲突与角色模糊 | 第23-24页 |
·职业倦怠 | 第24页 |
·适应不良 | 第24-25页 |
·心理枯竭 | 第25-26页 |
·高校教师心理危机的特殊性 | 第26-28页 |
·后果严重性 | 第26页 |
·隐蔽性 | 第26-27页 |
·危机干预的相对困难性 | 第27-28页 |
4 高校教师心理危机的原因分析 | 第28-37页 |
·外在原因 | 第28-33页 |
·社会背景 | 第28-30页 |
·学校因素 | 第30页 |
·职业因素 | 第30-32页 |
·家庭因素 | 第32-33页 |
·内在原因 | 第33-37页 |
·个人认知 | 第33页 |
·专业能力与综合素质 | 第33-34页 |
·人格特征 | 第34页 |
·自我心理感受 | 第34-35页 |
·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 第35-37页 |
5 高校教师心理危机干预对策 | 第37-47页 |
·高校教师心理危机干预的必要性 | 第37-38页 |
·高校教师心理危机干预的目标和原则 | 第38-39页 |
·高校教师心理危机干预的目标 | 第38页 |
·高校教师心理危机干预的原则 | 第38-39页 |
·建立高校教师心理危机干预体系 | 第39-41页 |
·心理危机评估体系 | 第39页 |
·心理危机预防体系 | 第39-40页 |
·心理危机预警体系 | 第40页 |
·心理危机的干预体系 | 第40-41页 |
·心理危机干预的强化体系 | 第41页 |
·建立健全高校教师心理危机干预的他助系统 | 第41-43页 |
·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增强教师的社会自豪感和工作积极性 | 第41-42页 |
·完善高校教师评价体系 | 第42页 |
·提高教师的物质生活待遇,重视教师的精神需求 | 第42-43页 |
·重视高校教师心理需求,关注教师心理健康问题 | 第43页 |
·建立健全高校教师心理危机干预的自助系统 | 第43-47页 |
·树立正确的自我意识 | 第43-45页 |
·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 第45页 |
·自我心理教育,学会调节情绪 | 第45-46页 |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 第46-47页 |
结束语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
致谢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