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铁路车站站房合理规模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目录 | 第7-10页 |
1 绪论 | 第10-20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国内外高速铁路站房现状及研究成果 | 第11-17页 |
·国内外高速铁路站房现状 | 第11-15页 |
·国内外研究成果 | 第15-17页 |
·研究内容及思路 | 第17-20页 |
2 高速铁路车站业务特性 | 第20-26页 |
·专门办理客运业务 | 第20-21页 |
·高效的人流与车流组织 | 第21页 |
·灵活开放的进出站模式 | 第21-23页 |
·自动化的售票管理系统 | 第23-24页 |
·完善的信息导向系统 | 第24页 |
·便利的综合换乘枢纽 | 第24-25页 |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3 高速铁路车站站房规模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26-42页 |
·车站设计运量 | 第26-27页 |
·旅客出行特征 | 第27-36页 |
·社会经济特征 | 第27-30页 |
·集散特征 | 第30-34页 |
·需求特征 | 第34-36页 |
·运输组织方案 | 第36-37页 |
·站房与站场的空间关系 | 第37-39页 |
·城市交通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39-40页 |
·售票模式 | 第40-41页 |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4 高速铁路车站高峰小时人数研究 | 第42-50页 |
·高峰小时人数影响因素分析 | 第42-43页 |
·全站旅客乘车人数 | 第42页 |
·高峰期波动系数 | 第42-43页 |
·列车开行对数及均衡性 | 第43页 |
·既有高峰小时人数预测方法分析 | 第43-44页 |
·高峰小时人数预测模型 | 第44-48页 |
·旅客候车时间分布分析 | 第44-46页 |
·高峰小时人数模型建立 | 第46-48页 |
·本章小结 | 第48-50页 |
5 高速铁路车站站房合理规模研究 | 第50-64页 |
·集散厅 | 第50-56页 |
·集散厅组成因素分析 | 第50-51页 |
·进站口及安检设备规模 | 第51-54页 |
·自动售票机规模 | 第54-55页 |
·楼梯和自动扶梯规模 | 第55-56页 |
·商业设施规模 | 第56页 |
·集散厅总规模 | 第56页 |
·候车厅 | 第56-59页 |
·候车厅组成因素分析 | 第57页 |
·普通候车区规模 | 第57-58页 |
·特殊候车区规模 | 第58页 |
·进站检票区规模 | 第58-59页 |
·商业设施规模 | 第59页 |
·辅助设施规模 | 第59页 |
·候车厅总规模 | 第59页 |
·售票厅 | 第59-62页 |
·售票厅组成因素分析 | 第60页 |
·排队等候厅规模 | 第60-62页 |
·自动售票机规模 | 第62页 |
·办公用房规模 | 第62页 |
·售票厅总规模 | 第62页 |
·本章小结 | 第62-64页 |
6 实例分析 | 第64-74页 |
·长沙南站概况 | 第64-65页 |
·长沙南站布局分析 | 第65-66页 |
·长沙南站布局情况 | 第65页 |
·长沙南站布局设计特点 | 第65-66页 |
·长沙南站站房合理规模分析 | 第66-72页 |
·高峰小时人数预测 | 第66-67页 |
·集散厅合理规模 | 第67-69页 |
·候车厅合理规模 | 第69-70页 |
·售票厅合理规模 | 第70-71页 |
·计算结果分析 | 第71-72页 |
·本章小结 | 第72-74页 |
7 总结与展望 | 第74-76页 |
·本文总结 | 第74页 |
·研究展望 | 第74-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0页 |
附录 | 第80-82页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第82-84页 |
致谢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