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风险中的家庭财产保险机制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0 绪论 | 第12-20页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2-13页 |
·文献回顾—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3-17页 |
·巨灾保险的理论基础 | 第13-16页 |
·我国地震保险的研究综述 | 第16页 |
·文献评述 | 第16-17页 |
·研究思路 | 第17-18页 |
·本文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本文的创新和不足 | 第19-20页 |
1 家庭财产地震风险及其应对机制 | 第20-33页 |
·地震风险与家庭财产损失 | 第20-26页 |
·地震风险的定义与特征 | 第20-21页 |
·家庭财产的定义和类型 | 第21-22页 |
·家庭财产的地震损失情况 | 第22-26页 |
·家庭财产地震风险的应对机制 | 第26-33页 |
·家庭财产地震风险的风险自留 | 第26-27页 |
·家庭财产地震风险的政府救济 | 第27-28页 |
·家庭财产地震风险的社会捐赠 | 第28-30页 |
·家庭财产地震风险的保险机制 | 第30-31页 |
·家庭财产地震风险应对机制的比较 | 第31-33页 |
2 构建家庭财产地震保险机制的理论基础 | 第33-46页 |
·家庭财产地震风险的可保性分析 | 第33-35页 |
·家庭财产地震风险可保性分析的理论维度 | 第33-34页 |
·家庭财产地震风险的可保性影响因素 | 第34-35页 |
·家庭财产地震保险的可负担性分析 | 第35-38页 |
·家庭财产地震保险可负担性的理论基础 | 第35-37页 |
·家庭财产地震保险可负担性的条件 | 第37-38页 |
·家庭则产地震保险的可分散性分析 | 第38-46页 |
·家庭财产地震保险可分散性的理论维度 | 第38-43页 |
·家庭财产地震保险可分散性的模式 | 第43-46页 |
3 家庭财产地震保险机制的国际经验 | 第46-58页 |
·新西兰家庭财产地震保险制度 | 第46-48页 |
·新西兰家庭财产地震保险制度的起源与发展 | 第46-47页 |
·新西兰家庭则产地震保险制度的优势和不足 | 第47-48页 |
·日本家庭财产地震保险制度 | 第48-49页 |
·日本家庭财产地震保险制度的起源与发展 | 第48-49页 |
·日本家庭财产地震保险制度的优势和不足 | 第49页 |
·中国台湾住宅地震保险制度 | 第49-51页 |
·台湾住宅地震保险制度的起源与发展 | 第49-50页 |
·台湾住宅地震保险制度优势和不足 | 第50-51页 |
·美国加州地震保险制度 | 第51-53页 |
·美国加州地震保险制度的起源与发展 | 第51-53页 |
·美国加州地震保险制度的优势和不足 | 第53页 |
·几个国家和地区家庭财产地震保险制度的比较 | 第53-58页 |
·家庭财产地震保险机制比较 | 第54-56页 |
·家庭财产地震保险产品特征比较 | 第56-58页 |
4 构建中国家庭财产地震保险机制的发展思路 | 第58-72页 |
·中国家庭财产地震保险机制发展现状及原因分析 | 第58-60页 |
·中国家庭财产地震保险机制发展现状 | 第58-59页 |
·中国家庭财产地震保险机制缺失的原因 | 第59-60页 |
·构建中国家庭财产地震保险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第60-65页 |
·构建中国家庭财产地震保险制度的必要性 | 第60-62页 |
·构建中国家庭财产地震保险制度的可行性 | 第62-65页 |
·构建中国家庭财产地震保险制度的思路和路径 | 第65-67页 |
·构建中国家庭财产地震保险制度的总体思路 | 第65-66页 |
·构建中国家庭财产地震保险制度的发展路径 | 第66-67页 |
·构建中国家庭财产地震保险制度的可能存在的问题 | 第67-70页 |
·制度约束 | 第67-68页 |
·技术限制 | 第68-69页 |
·法律欠缺 | 第69-70页 |
·解决中国家庭财产地震保险制度发展障碍的策略 | 第70-72页 |
结论 | 第72-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7页 |
后记 | 第77-78页 |
致谢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