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保险论文--中国保险业论文--各种类型保险论文

我国环境责任保险发展路径研究--基于各地聚类分析之视角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8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6页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8页
   ·文献综述第8-14页
     ·国外研究现状第8-11页
       ·环境责任保险概念的理论界定第9页
       ·保险与环境风险管理的关系第9-10页
       ·环境责任保险与金融机构的关系第10页
       ·保险与其他政策工具选择第10-11页
     ·国内研究现状第11-14页
       ·强制或者任意模式的选择第12-13页
       ·政府的作用第13-14页
   ·本文的研究方法第14页
   ·本文的主要内容与创新之处第14-16页
     ·主要内容第14-15页
     ·创新之处第15-16页
第二章 环境责任保险的基本理论第16-24页
   ·环境责任保险的基本理解第16-18页
     ·概念第16-17页
       ·责任保险第16页
       ·环境责任保险第16-17页
     ·环境责任保险的特点第17页
     ·环境责任保险的类型第17-18页
   ·环境责任保险的理论基础第18-24页
     ·经济学理论基础第18-21页
       ·外部性理论第18-19页
       ·准公共品理论第19-21页
     ·法学理论基础第21-24页
       ·风险社会化理论第21-22页
       ·利益衡量理论第22页
       ·公共行政法责任理论第22-24页
第三章 环境责任保险的主要模式第24-33页
   ·美国环境责任保险模式第24-26页
     ·环境责任保险的独立化第24-25页
     ·环境责任保险的强制化第25页
     ·保险公司潜在风险的扩大化第25-26页
   ·法国环境责任保险模式第26-27页
     ·承保环境责任保险的主体共保化第26页
     ·环境法律体系的法典化第26-27页
     ·企业主投保自愿化第27页
     ·行政部门权限明确化第27页
   ·德国环境责任保险模式第27-29页
     ·环境责任保险的担保化第28页
     ·环境责任保险的高标准化第28-29页
     ·环境责任保险适用范围的扩展化第29页
   ·我国环境责任保险的实践与上述模式比较第29-33页
     ·我国环境责任保险的实践第29-31页
     ·我国实践与外国模式的比较第31-33页
第四章 我国发展环境责任保险的实证模型第33-42页
   ·实证模型的前提条件第33-34页
     ·环境责任风险分布的区域化第33页
     ·环境责任保险供需的区域化第33页
     ·环境责任保险外部环境的区域化第33-34页
   ·聚类分析模型的原理第34-36页
     ·聚类分析的概述第34页
     ·聚类分析的计算步骤第34-35页
     ·聚类分析的技术难点第35-36页
   ·聚类分析的指标选取说明第36-39页
     ·指标的选取标准第36页
     ·数据来源第36-37页
     ·指标详解第37-39页
   ·聚类分析实证结果及说明第39-42页
     ·实证结果第39-40页
     ·实证结果分析第40-42页
       ·聚类的结果第40-41页
       ·结论分析第41-42页
第五章 完善我国环境责任保险的路径第42-46页
   ·政策层面第42-43页
     ·加强地方政府发展环境责任保险的能力构建第42页
     ·完善强制保险与自愿保险相结合的模式第42-43页
   ·法律层面第43-44页
     ·制订并完善法律法规第43页
     ·加强检察机关对诉讼的介入第43-44页
   ·技术层面第44-46页
     ·科学组建承保机构第44页
     ·建立科学的环境风险评估体系第44-46页
参考文献第46-49页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科研成果第49-50页
致谢第50页

论文共5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保险业的顺周期效应研究
下一篇:压力测试在我国寿险业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