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保险业的顺周期效应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5页 |
·选题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8-9页 |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 第9-11页 |
·国外相关文献 | 第9-10页 |
·国内相关文献 | 第10-11页 |
·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本文主要内容与结构安排 | 第12-13页 |
·本文主要内容 | 第12-13页 |
·本文结构安排 | 第13页 |
·本文创新点 | 第13-15页 |
第二章 保险业顺周期效应的基本理论分析 | 第15-24页 |
·保险业顺周期效应的理论基础 | 第15-21页 |
·经济周期理论 | 第15-18页 |
·保险业顺周期效应的诠释 | 第18-21页 |
·防范保险业顺周期效应风险的相关理论基础 | 第21-24页 |
·反经济周期理论 | 第21页 |
·公司治理理论 | 第21-22页 |
·保险监管理论 | 第22-24页 |
第三章 我国保险业顺周期效应的形成机制与风险 | 第24-30页 |
·保险业顺周期效应形成的具体机制分析 | 第24-26页 |
·承保业务顺周期性形成机制分析 | 第24页 |
·投资业务顺周期性形成机制分析 | 第24-25页 |
·企业财务管理的顺周期性形成机制分析 | 第25页 |
·偿付能力监管的顺周期性形成机制分析 | 第25-26页 |
·保险业顺周期效应产生的根源 | 第26-27页 |
·风险度量的时间尺度问题 | 第26页 |
·行为人的“有限理性” | 第26页 |
·激励机制的扭曲 | 第26-27页 |
·保险业顺周期效应产生的风险 | 第27-30页 |
·承保风险 | 第27页 |
·投资风险 | 第27页 |
·保险准备金计提不足的风险 | 第27-28页 |
·偿付能力不足的风险 | 第28页 |
·难以从萧条期复苏的风险 | 第28页 |
·短视性风险 | 第28-30页 |
第四章 我国保险业顺周期效应的实证分析 | 第30-39页 |
·实证理论基础 | 第30-31页 |
·数据的单位根检验 | 第30页 |
·格兰杰因果检验介绍 | 第30-31页 |
·VAR 向量自回归模型介绍 | 第31页 |
·寿险、非寿险业顺周期效应的分别实证分析 | 第31-36页 |
·平稳性检验 | 第31-32页 |
·格兰杰因果检验 | 第32-33页 |
·模型的脉冲响应分析 | 第33-34页 |
·方差分解 | 第34-36页 |
·保险业顺周期效应的整合实证分析 | 第36-38页 |
·格兰杰因果检验 | 第36页 |
·模型的脉冲响应分析 | 第36-37页 |
·方差分解 | 第37-38页 |
·实证结论 | 第38-39页 |
第五章 防范我国保险业顺周期效应风险的政策建议 | 第39-46页 |
·完善保险公司的管理建设 | 第39-40页 |
·逆周期薪酬制度建设 | 第39页 |
·公司业务发展多元化 | 第39-40页 |
·加强保险行业协会的理论技术支持 | 第40-42页 |
·开展保险业压力测试 | 第40-41页 |
·建立经济周期的监测预警体系 | 第41-42页 |
·开发逆周期乘数 | 第42页 |
·实施保险业的逆周期监管措施 | 第42-45页 |
·国际金融监管界逆周期监管措施借鉴 | 第42-43页 |
·逆周期监管思路 | 第43页 |
·我国保险业逆周期监管措施建议 | 第43-45页 |
·加强政府部门的政策支持 | 第45-46页 |
·扩大财政政策“内在稳定器”效应 | 第45页 |
·提升相机抉择财政政策的及时性与透明度 | 第45-46页 |
第六章 结语 | 第46-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50-51页 |
致谢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