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9页 |
| Abstract | 第9-11页 |
| 1 文献综述 | 第11-23页 |
| ·干旱的危害 | 第11页 |
| ·干旱胁迫对植物的影响及植物的抗旱机制 | 第11-16页 |
| ·干旱胁迫对植物的影响 | 第12-14页 |
| ·植物的抗旱机制 | 第14-16页 |
| ·作物抗旱性鉴定相关指标筛选及评价方法 | 第16-19页 |
| ·作物抗旱鉴定方法 | 第16-17页 |
| ·作物抗旱性鉴定相关指标 | 第17-19页 |
| ·作物抗旱性综合评价方法 | 第19页 |
| ·苎麻抗旱研究进展 | 第19-22页 |
| ·苎麻抗旱与降雨及土壤类型 | 第19-20页 |
| ·苎麻抗旱与水分亏缺 | 第20页 |
| ·苎麻抗旱与形态学 | 第20-21页 |
| ·苎麻抗旱与光合作用 | 第21页 |
| ·苎麻抗旱与生理生化特性 | 第21页 |
| ·苎麻抗旱鉴定与种质筛选 | 第21-22页 |
|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意义 | 第22-23页 |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3-29页 |
| ·不同苎麻品种生理生化指标的鉴定与抗旱性分析 | 第23-26页 |
| ·试验材料 | 第23页 |
| ·试验设计 | 第23-24页 |
| ·测定项目及方法 | 第24-26页 |
| ·株高 | 第24页 |
| ·丙二醛(MDA)含量的测定 | 第24页 |
| ·过氧化物酶活性(POD)的测定 | 第24-25页 |
| ·游离脯氨酸含量(Pro)的测定 | 第25页 |
| ·光合指标的测定 | 第25页 |
| ·SPAD值的测定 | 第25-26页 |
| ·不同苎麻品种的抗旱性鉴定 | 第26页 |
| ·试验材料 | 第26页 |
| ·试验设计 | 第26页 |
| ·干旱胁迫下华苎4号生理生化指标的动态变化 | 第26-27页 |
| ·品种材料 | 第26页 |
| ·试验设计 | 第26-27页 |
| ·测定项目及方法 | 第27页 |
| ·叶片相对含水量(RWC)的测定 | 第27页 |
| ·丙二醛(MDA)含量的测定 | 第27页 |
| ·过氧化物酶活性(POD)的测定 | 第27页 |
| ·游离脯氨酸含量(Pro)的测定 | 第27页 |
| ·数据处理及分析方法 | 第27-29页 |
| ·抗旱系数及抗旱指数 | 第27页 |
| ·抗旱性综合评价方法 | 第27-29页 |
| 3 结果分析 | 第29-45页 |
| ·苎麻抗旱性分析 | 第29-32页 |
| ·干旱胁迫下干旱材料土壤相对含水量的变化 | 第29-30页 |
| ·两种水分处理下苎麻地上部分生物量比较 | 第30-32页 |
| ·不同苎麻品种抗旱性鉴定 | 第32页 |
| ·不同苎麻品种生理生化指标的鉴定与抗旱性分析 | 第32-44页 |
| ·干旱胁迫对苎麻生长速度的影响 | 第32-33页 |
| ·干旱胁迫对苎麻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 第33-36页 |
| ·干旱胁迫对苎麻光合指标的影响 | 第36页 |
| ·干旱胁迫对苎麻SPAD值的影响 | 第36-40页 |
| ·生理生化指标综合评价苎麻抗旱性 | 第40-44页 |
| ·不同苎麻品种各生理生化指标的抗旱系数 | 第40-42页 |
| ·各生理生化指标与生物量抗旱系数和抗旱指数的相关性分析 | 第42页 |
| ·各苎麻品种抗旱性综合评价 | 第42-44页 |
| ·干旱胁迫下华苎4号生理生化指标的动态变化 | 第44-45页 |
| 4 结论与讨论 | 第45-52页 |
| ·苎麻品种的抗旱性分析 | 第45-47页 |
| ·通过苎麻地上部分生物量干重评价不同苎麻品种抗旱性 | 第45-46页 |
| ·通过苎麻生理生化指标评价苎麻各品种抗旱性 | 第46-47页 |
| ·干旱胁迫对苎麻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 第47-48页 |
| ·苎麻生理生化指标与抗旱性的关系 | 第48-51页 |
| ·展望 | 第51-52页 |
| 参考文献 | 第52-59页 |
| 致谢 | 第59-60页 |
| 附表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