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8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2页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2-16页 |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2-14页 |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4-16页 |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 第16-18页 |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创新点 | 第16-18页 |
第2章 基本概念界定及理论依据 | 第18-26页 |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8-22页 |
·电子政务中的电子文件 | 第18-20页 |
·电子文件的长久保存 | 第20页 |
·电子文件的形成过程 | 第20-21页 |
·电子文件的形成阶段 | 第21页 |
·电子文件的风险、风险因素与风险事故 | 第21-22页 |
·理论依据 | 第22-26页 |
·电子文件生命周期理论 | 第22-23页 |
·电子文件连续体理论 | 第23-24页 |
·电子文件风险管理理论 | 第24-25页 |
·电子文件信息系统论 | 第25-26页 |
第3章 电子政务中电子文件的形成阶段及其与长久保存的关系 | 第26-35页 |
·电子政务中电子文件的形成过程与形成阶段 | 第26-31页 |
·电子文件的形成环境 | 第26-28页 |
·电子文件的形成过程 | 第28-30页 |
·电子文件的形成阶段及其特质 | 第30-31页 |
·电子文件形成阶段与其长久保存的关系 | 第31-35页 |
·电子文件形成过程中的系统性影响因素 | 第31-33页 |
·电子文件形成过程与长久保存的关系 | 第33页 |
·电子文件形成阶段与长久保存的关系及对其影响 | 第33-35页 |
第4章 电子政务中电子文件形成阶段风险分析 | 第35-53页 |
·风险识别的方法与思路 | 第35-38页 |
·风险识别方法 | 第35-36页 |
·基本思路 | 第36-38页 |
·电子文件形成阶段长久保存的质量目标 | 第38页 |
·电子文件形成过程中的风险识别 | 第38-49页 |
·风险因素类别 | 第39-42页 |
·不真实的风险识别 | 第42-43页 |
·不准确的风险识别 | 第43页 |
·不完整的风险识别 | 第43-45页 |
·不可读的风险识别 | 第45页 |
·不可用的风险识别 | 第45-46页 |
·失密的风险识别 | 第46-47页 |
·不及时的风险识别 | 第47-48页 |
·不一致的风险识别 | 第48-49页 |
·电子文件形成过程中的关键风险因素 | 第49-51页 |
·电子文件形成阶段风险因素对其长久保存的影响 | 第51-53页 |
第5章 电子政务中电子文件形成阶段风险应对 | 第53-64页 |
·电子文件长久保存风险应对体系 | 第53-57页 |
·电子文件风险应对体系的理论模型 | 第53-54页 |
·应对领域 | 第54-55页 |
·应对手段 | 第55-56页 |
·应对关键点 | 第56页 |
·应对策略 | 第56-57页 |
·外部领域电子文件风险的应对措施 | 第57-58页 |
·网络环境类风险的应对 | 第57-58页 |
·外部用户类风险的应对 | 第58页 |
·内部领域电子文件风险的应对措施 | 第58-64页 |
·文件形成人员类风险的应对 | 第59-61页 |
·机构内部其他人员类风险的应对 | 第61页 |
·规章制度类风险的应对 | 第61-62页 |
·硬件设备类风险的应对 | 第62页 |
·应用系统类风险的应对 | 第62-64页 |
第6章 结论 | 第64-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