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无线通信论文--移动通信论文

无线自组织网络性能分析模型与可用带宽估计研究

摘要第1-12页
Abstract第12-14页
缩略词第14-1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6-32页
   ·论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6-20页
     ·无线自组织网络发展概述第16-17页
     ·QoS 保障概况与可用带宽研究的意义第17-20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20-29页
     ·可用带宽估计方法研究现状第20-26页
     ·网络分析模型研究现状第26-29页
   ·论文的研究思路和组织结构第29-30页
   ·论文的主要贡献第30-32页
第二章 无线网络系统模型第32-48页
   ·无线网络 MAC 协议及其模型第32-36页
     ·基于 CSMA/CA 的媒体接入机制第32-34页
     ·二进制指数退避算法第34-35页
     ·IEEE 802.11 DCF 协议模型第35-36页
   ·无线网络干扰模型第36-42页
     ·通信距离、载波侦听距离和干扰距离第37-39页
     ·协议干扰模型与物理干扰模型第39页
     ·链路竞争图第39-42页
   ·无线网络中的排队模型第42-44页
     ·单节点的排队模型第42-43页
     ·排队网络模型第43-44页
   ·论文系统模型第44-46页
     ·系统模型与假设第44-45页
     ·网络参数设置第45-46页
   ·本章小结第46-48页
第三章 基于 IEEE 802.11 的无线网络非饱和分析模型第48-72页
   ·网络在非饱和状态下的主要特性第48-50页
     ·节点队列耦合性问题第48-50页
     ·节点间退避时隙不同步问题第50页
   ·非饱和状态下的 DCF 模型第50-57页
     ·非饱和条件下的队列利用率第50-53页
     ·退避时隙的冻结概率第53-54页
     ·报文碰撞概率第54-57页
   ·服务时间与排队模型第57-61页
     ·服务时间的表达式第57-59页
     ·服务时间的均值与方差第59-60页
     ·M/G/1 排队模型第60-61页
   ·仿真验证第61-66页
   ·非饱和状态下服务时间的统计特性第66-70页
     ·服务时间的互补累积分布函数第66-69页
     ·仿真分析第69-70页
   ·本章小结第70-72页
第四章 单跳网络中基于 QoS 保障原则的可用带宽估计第72-104页
   ·基于全局 QoS 保障约束条件的可用带宽定义第72-74页
   ·约束条件对估计结果的影响第74-76页
     ·对基于感知的方法的评估第74-75页
     ·对基于分析模型的方法的评估第75-76页
   ·无限队长条件下的分析模型第76-83页
     ·异构业务源的非饱和 DCF 模型第77-81页
     ·简化的服务时间模型第81-83页
     ·M/G/1 排队模型下的 QoS 参数第83页
   ·支持全局 QoS 保障的可用带宽估计原则第83-84页
   ·基于分析模型的可用带宽估计算法第84-87页
     ·带宽需求可行性判定算法第84-86页
     ·可用带宽搜索算法第86-87页
   ·分析模型与可用带宽估计算法的仿真评估第87-91页
     ·异构业务源条件下分析模型的准确性第87-88页
     ·带宽需求可行性判定算法的合理性第88-90页
     ·可用带宽估计算法的准确性第90-91页
   ·有限队长条件下的分析模型与可用带宽估计第91-100页
     ·差错信道下的非饱和 DCF 模型第91-92页
     ·有限队长排队模型第92-96页
     ·M/G/1/K 排队模型下的 QoS 参数第96页
     ·有限队长模型下可用带宽估计方法第96-97页
     ·仿真评估第97-100页
   ·基于分析模型的算法的进一步讨论第100-101页
   ·本章小结第101-104页
第五章 多跳路径分析模型与可用带宽估计第104-130页
   ·无线多跳路径建模的关键因素第104-106页
   ·多跳网络的干扰分析第106-111页
     ·干扰的定性分析第107-109页
     ·干扰的定量计算第109-111页
   ·基于改进的链路竞争图的干扰分析第111-112页
   ·基于排队网络理论的多跳路径分析模型第112-118页
     ·多跳路径的业务模型第112页
     ·排队网络的扩散近似法第112-113页
     ·排队网络的参数映射第113-117页
     ·多跳路径中业务流的 QoS 参数第117-118页
   ·多跳路径容量分析第118-124页
     ·简化的排队网络模型与路径容量计算方法第118-120页
     ·仿真验证第120-124页
   ·多跳路径可用带宽估计第124-128页
     ·多跳路径可用带宽估计方法第124-125页
     ·仿真验证第125-128页
   ·本章小结第128-130页
第六章 结束语第130-134页
   ·主要研究成果和创新点第130-131页
   ·后续工作展望第131-134页
致谢第134-136页
参考文献第136-154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第154-156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主要科研项目第156页

论文共1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面向FPGA设计及应用的EDA关键技术研究
下一篇:杯形波动陀螺关键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