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5页 |
·选题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论文的选题背景 | 第11-12页 |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2页 |
·研究的对象、思路及方法 | 第12-13页 |
·研究对象 | 第12页 |
·总体思路 | 第12-13页 |
·研究方法 | 第13页 |
·资料分析 | 第13页 |
·现场考察 | 第13页 |
·访谈专家 | 第13页 |
·论文的研究特色 | 第13页 |
·论文的结构 | 第13-15页 |
第二章 我国 PCB 行业及蚀刻废液的基本现状分析 | 第15-31页 |
引言 | 第15页 |
·我国 PCB 行业的发展现状 | 第15-18页 |
·PCB 含铜蚀刻废液的产生 | 第18-20页 |
·酸性蚀刻液及其蚀刻原理 | 第19-20页 |
·碱性蚀刻液及其蚀刻原理 | 第20页 |
·PCB 含铜蚀刻废液的产生 | 第20-21页 |
·蚀刻废液处理的必要性 | 第21-30页 |
·清洁生产发展的必然要求 | 第22-23页 |
·铜污染的危害及其处理技术 | 第23-27页 |
·铜污染的危害 | 第23-24页 |
·铜废水的处理技术 | 第24-27页 |
·氨氮污染及其危害 | 第27-30页 |
·氨氮污染问题 | 第27-28页 |
·氨氮的处理技术 | 第28-30页 |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三章 我国 PCB 蚀刻废液的处理现状分析 | 第31-42页 |
引言 | 第31页 |
·电解法 | 第31-33页 |
·工艺简介 | 第31-32页 |
·效果分析 | 第32-33页 |
·离子膜电解技术 | 第33-34页 |
·工艺简介 | 第33-34页 |
·效果分析 | 第34页 |
·Fe 置换法 | 第34-35页 |
·工艺简介 | 第34页 |
·效果分析 | 第34-35页 |
·加碱法 | 第35-36页 |
·工艺简介 | 第35页 |
·效果分析 | 第35-36页 |
·酸、碱蚀刻废液中和沉淀法 | 第36-38页 |
·工艺简介 | 第36-37页 |
·效果分析 | 第37-38页 |
·萃取-电沉积技术 | 第38-40页 |
·工艺简介 | 第38-39页 |
·效果分析 | 第39-40页 |
·本章小结 | 第40-42页 |
第四章 全回收产业化处理新工艺的研究——中和-重力分选处理法 | 第42-49页 |
引言 | 第42页 |
·工艺简介 | 第42-43页 |
·原理及工艺流程 | 第43-46页 |
·技术优势及效果分析 | 第46-48页 |
·技术优势 | 第46-47页 |
·效果分析 | 第47-48页 |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五章 蚀刻废液中氨氮的处理现状分析 | 第49-55页 |
引言 | 第49页 |
·深圳市危险废物处理站有限公司氨氮处理历程 | 第49-52页 |
·公司简介 | 第49页 |
·氨氮处理技术的应用历程 | 第49-50页 |
·常规钛蒸发设备 | 第49-50页 |
·氨汽提方法 | 第50页 |
·多效蒸发 | 第50页 |
·机械蒸汽再压缩技术 (MVR) | 第50页 |
·工艺流程 | 第50-51页 |
·运行效果及费用 | 第51-52页 |
·运行效果 | 第51页 |
·运行费用 | 第51-52页 |
·广州市白云区南溪化工厂氨氮处理新技术 | 第52-54页 |
·工艺流程 | 第52-53页 |
·效果分析 | 第53-54页 |
·设备和投资 | 第54页 |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六章 中和-重力分选法的可行性分析 | 第55-59页 |
引言 | 第55页 |
·环境效益的可行性分析 | 第55-56页 |
·经济效益的可行性分析 | 第56-58页 |
·铜的价格趋势 | 第56-57页 |
·几种蚀刻废液处理技术的成本对比分析 | 第57-58页 |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9-61页 |
·结论 | 第59-60页 |
·展望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附件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