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水体污染及其防治论文

广州市校园区降雨径流污染特征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0页
   ·研究意义第11-12页
   ·城市降雨径流污染概述第12-15页
     ·城市降雨径流污染概念和成因第12-13页
     ·城市降雨径流污染来源和种类第13页
     ·城市降雨径流污染特性第13-14页
     ·城市降雨径流污染影响因素第14-15页
   ·城市降雨径流污染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5-17页
     ·国外研究进展第15-17页
     ·国内研究进展第17页
   ·研究目的及内容第17-20页
     ·研究目的第17-18页
     ·研究内容第18页
     ·技术路线第18-20页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第20-30页
   ·研究区域第20-21页
     ·地理位置第20页
     ·气候特征第20-21页
     ·水文概况第21页
   ·监测方案第21-23页
     ·监测点的布设第21-22页
     ·监测水质指标第22-23页
   ·监测数据统计第23-25页
     ·水文学数据第23-24页
     ·水质数据第24-25页
   ·降雨径流污染平均浓度 EMC第25-28页
     ·EMC 定义第26页
     ·本研究区各场次降雨 EMC第26-28页
   ·可生化性分析第28页
   ·非参数检验方法第28-29页
   ·相关关系分析方法第29页
   ·本章小结第29-30页
第三章 城市校园区降雨径流污染时空变化特征第30-54页
   ·降雨径流各污染物浓度的时空变化第30-41页
     ·化学需氧量 COD第30-31页
     ·五日生化需氧量 BOD5第31-32页
     ·总氮 TN第32-33页
     ·总磷 TP第33-34页
     ·总悬浮物 TSS第34-35页
     ·氨氮 NH3-N第35-36页
     ·亚硝酸盐氮 NO2—-N第36-37页
     ·总铜 TCu第37-38页
     ·锌 Zn第38-39页
     ·总硬度第39-40页
     ·硫酸盐 SO4(2-)第40-41页
   ·污染物浓度相关分析第41-49页
   ·污染物浓度回归分析第49-53页
   ·本章小结第53-54页
第四章 城市校园区降雨径流污染初期冲刷效应第54-76页
   ·初期冲刷效应研究方法第54-57页
     ·无量纲累积曲线 M(V)第54-56页
     ·MFF 指数第56-57页
   ·M(V)曲线定性分析第57-63页
   ·初期冲刷系数 b第63-65页
   ·MFF 指数分析第65-67页
   ·影响因素相关分析第67-72页
   ·初期雨水截流控制标准第72-75页
   ·本章小结第75-76页
第五章 城市校园区降雨径流污染负荷估算第76-81页
   ·基于 SCS 模型的污染负荷估算方法第76-78页
     ·SCS 模型第76-77页
     ·CN 值确定第77-78页
   ·校园区降雨径流污染负荷估算第78-80页
   ·本章小结第80-81页
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第81-83页
   ·总结第81-82页
   ·不足与展望第82-83页
参考文献第83-88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88-89页
致谢第89-91页
附件第91页

论文共9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线路板蚀刻废液全回收、零排放的产业化处理工艺研究
下一篇:城市生活垃圾在焚烧过程中的重金属迁移特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