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圆一体化微曝氧化沟的设计与工程实践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符号表 | 第11-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9页 |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氧化沟工艺概述 | 第13-14页 |
·氧化沟工艺基本概念和工作原理 | 第13页 |
·氧化沟工艺特征 | 第13-14页 |
·氧化沟研究与应用进展 | 第14-17页 |
·氧化沟技术的发展方向 | 第14-15页 |
·一体化氧化沟 | 第15-16页 |
·同心圆氧化沟 | 第16页 |
·微曝气氧化沟 | 第16-17页 |
·研究目的与主要内容 | 第17-19页 |
·研究目的 | 第17-18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第二章 同心圆一体化微曝氧化沟工艺技术 | 第19-27页 |
·同心圆一体化微曝氧化沟工艺的选择 | 第19-20页 |
·同心圆一体化微曝氧化沟工艺技术思路 | 第20-21页 |
·设计理念 | 第20页 |
·技术原理 | 第20-21页 |
·同心圆一体化微曝氧化沟工艺设计要点 | 第21-23页 |
·同心圆一体化微曝氧化沟的关键环节 | 第23-24页 |
·同心圆一体化微曝氧化沟工艺可行性分析 | 第24-25页 |
·本章小结 | 第25-27页 |
第三章 同心圆一体化微曝氧化沟工程实例 | 第27-45页 |
·工程概况 | 第27页 |
·进出水水质 | 第27-28页 |
·总平面布置图 | 第28页 |
·工艺流程与说明 | 第28-31页 |
·主要处理构筑物设计参数(首期) | 第31-35页 |
·主要设备选型 | 第35-44页 |
·主要构筑物 | 第44-45页 |
第四章 同心圆一体化微曝氧化沟工艺的调试与运行 | 第45-63页 |
·工程调试 | 第45-48页 |
·工艺调试的参数控制及目标 | 第45-46页 |
·调试步骤及各控制指标 | 第46-47页 |
·污泥培养及驯化 | 第47-48页 |
·调试结果 | 第48页 |
·运行效果分析 | 第48-56页 |
·实际进水水质 | 第48-49页 |
·COD 去除效果 | 第49-51页 |
·NH3-N 去除效果 | 第51-52页 |
·SS 去除效果 | 第52-53页 |
·BOD 去除效果 | 第53-55页 |
·总磷去除效果 | 第55-56页 |
·运行效果总结 | 第56页 |
·同心圆一体化微曝氧化沟运行的环境影响因子 | 第56-61页 |
·水力停留时间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 第56-57页 |
·水力流态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 第57-59页 |
·容积负荷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 第59-60页 |
·溶解氧浓度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 第60页 |
·稀释倍数——解决瞬时突变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 第60-61页 |
·活性污泥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 第61页 |
·本章小结 | 第61-63页 |
第五章 同心圆一体化微曝氧化沟工程经济分析 | 第63-69页 |
·同心圆一体化微曝氧化沟工艺技术特点 | 第63页 |
·同心圆一体化微曝氧化沟工艺建设投资分析 | 第63-66页 |
·同心圆一体化微曝氧化沟工艺工程建设投资 | 第63-65页 |
·工程投资对比 | 第65-66页 |
·同心圆一体化氧化沟工艺运行成本分析 | 第66-68页 |
·人工费用 | 第66页 |
·药剂费用 | 第66-67页 |
·动力费用 | 第67页 |
·污泥外运填埋费 | 第67页 |
·运行成本汇总 | 第67-68页 |
·运行成本对比 | 第68页 |
·占地面积对比 | 第68页 |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结论与建议 | 第69-71页 |
结论 | 第69页 |
建议 | 第69-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3页 |
附录 1 | 第73-74页 |
附录 2 | 第74-75页 |
附录 3 | 第75-76页 |
附录 4 | 第76-77页 |
附录 5 | 第77-7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8-79页 |
致谢 | 第79-80页 |
答辩委员会对论文的评定意见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