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德育中的情感陶冶法及其运用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导论 | 第10-16页 |
(一) 选题缘由 | 第10页 |
(二) 选题意义 | 第10-11页 |
1. 理论意义 | 第10-11页 |
2. 实践意义 | 第11页 |
(三)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四) 基本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4-16页 |
一、情感陶冶法及其德育作用 | 第16-25页 |
(一) 情感陶冶法的概念及特点 | 第16-19页 |
1. 情感陶冶法的概念 | 第16-18页 |
2. 情感陶冶法的特点 | 第18-19页 |
(二) 情感陶冶法的具体形式 | 第19-20页 |
1. 环境陶冶 | 第19页 |
2. 师爱感化 | 第19-20页 |
3. 艺术熏陶 | 第20页 |
(三) 情感陶冶法的德育作用 | 第20-25页 |
1. 强化和调控教育者的情感 | 第20-22页 |
2. 优化和提升教育对象的情感 | 第22-23页 |
3. 加强和深化师生之间的情感互动 | 第23-25页 |
二、中学德育中情感陶冶法的当代审视 | 第25-34页 |
(一) 情感陶冶法的现代价值 | 第25-30页 |
1. 价值生成:体验性生存 | 第25-27页 |
2. 价值取向:知识与情感的平衡与协调 | 第27-28页 |
3. 价值关怀:主体精神世界的融通 | 第28-30页 |
(二) 情感陶冶法的时代定位 | 第30-34页 |
1. 情感陶冶法的培养目标定位 | 第30-31页 |
2. 情感陶冶法的培养内容定位 | 第31-32页 |
3. 情感陶冶法的培养任务定位 | 第32-34页 |
三、情感陶冶法在中学德育中的运用 | 第34-52页 |
(一) 引导丰富情感:创设开放自由的环境氛围 | 第34-40页 |
1. 创设以教育者为运用主体的环境氛围引导情感 | 第34-37页 |
2. 创设以教育对象为实践主体的环境氛围丰富情感 | 第37-40页 |
(二) 优化沉淀情感:构建情真意切的师爱模式 | 第40-45页 |
1. 建构以教育者为运用主体的师爱意义优化情感 | 第40-43页 |
2. 建构以教育对象为实践主体的师爱意义沉淀情感 | 第43-45页 |
(三) 升华外化情感:营造完满粹美的艺术境界 | 第45-52页 |
1. 营造以教育者为运用主体的艺术境界升华情感 | 第46-48页 |
2. 营造以教育对象为实践主体的艺术境界迁移情感 | 第48-52页 |
结语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5页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