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引言 | 第9-11页 |
第1章 仲裁与调解相结合的基本理念 | 第11-22页 |
·仲裁与调解相结合的涵义、优势和价值目标 | 第12-16页 |
·仲裁与调解相结合的涵义 | 第12-13页 |
·仲裁与调解相结合的优势 | 第13-15页 |
·仲裁与调解相结合的价值目标 | 第15-16页 |
·仲裁与调解相结合的主要理论 | 第16-19页 |
·两大法系对仲裁与调解相结合的不同态度 | 第16-17页 |
·赞成仲裁与调解相结合的主要理论 | 第17-18页 |
·反对仲裁与调解相结合的主要理论 | 第18-19页 |
·仲裁与调解相结合的正当性依据 | 第19-22页 |
·仲裁员与调解员的职责不会混淆 | 第19-20页 |
·遵循了程序公正的原则 | 第20页 |
·维持争议双方的商业合作关系 | 第20-22页 |
第2章 我国仲裁与调解相结合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 第22-31页 |
·仲裁与调解相结合的现状 | 第22-24页 |
·我国仲裁与调解相结合的历史沿革 | 第22-23页 |
·我国仲裁与调解相结合的现行规定 | 第23-24页 |
·我国仲裁与调解相结合存在的问题 | 第24-27页 |
·仲裁程序与调解程序未能充分契合 | 第24-25页 |
·调解协议的法律效力不能确定 | 第25-26页 |
·调解方式违反公正原则 | 第26页 |
·调解程序及规则不能体现仲裁程序灵活方便的特点 | 第26页 |
·不同仲裁机构仲裁调解规则之间存在矛盾和冲突 | 第26-27页 |
·我国仲裁与调解相结合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27-31页 |
·我国仲裁与调解相结合基本脱胎于法院调解未体现仲裁的特征 | 第27-28页 |
·仲裁与调解相结合的某些规定过于抽象缺乏可操作性 | 第28页 |
·仲裁与调解相结合的某些规定不合理 | 第28-29页 |
·仲裁与调解相结合的某些事项缺乏相应规定 | 第29-31页 |
第3章 关于完善我国仲裁和调解相结合制度的若干事项 | 第31-38页 |
·制定统一的仲裁与调解相结合规则 | 第31-32页 |
·仲裁与调解相结合规则的立法形式 | 第31-32页 |
·仲裁与调解相结合的立法原则 | 第32页 |
·确立仲裁与调解相结合制度的适用范围 | 第32-33页 |
·仲裁与调解相结合贯穿整个仲裁过程 | 第33-35页 |
·明确仲裁中调解程序的启动时间 | 第33-34页 |
·明确当事人是仲裁与调解相结合的主体 | 第34-35页 |
·完善仲裁机构的规定 | 第35-37页 |
·仲裁调解员的选任实行推荐制 | 第35-36页 |
·仲裁庭自主选择调解方式和步骤 | 第36-37页 |
·明确仲裁调解协议的效力 | 第37-38页 |
结语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1页 |
致谢 | 第41-42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