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致谢 | 第1-6页 |
| 中文摘要 | 第6-7页 |
| ABSTRACT | 第7-10页 |
| 1 绪论 | 第10-19页 |
| ·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 ·理论意义 | 第11页 |
| ·现实意义 | 第11-12页 |
|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 ·基本概念界定 | 第13-15页 |
| ·民办高校 | 第13-14页 |
| ·高校辅导员 | 第14-15页 |
| ·激励机制 | 第15页 |
| ·基于心理契约理论的激励机制分析框架 | 第15-19页 |
| 2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 第19-30页 |
| ·心理契约理论 | 第19-23页 |
| ·激励理论 | 第23-28页 |
| ·辅导员激励机制建设研究综述 | 第28-29页 |
| ·小结 | 第29-30页 |
| 3 民办高校及辅导员队伍发展历程 | 第30-37页 |
| ·高校辅导员发展历程 | 第30-33页 |
| ·萌芽探索初步形成期(1924~1965年) | 第30-31页 |
| ·挫折停滞期(1966~1977年) | 第31页 |
| ·恢复发展加强改进期(1978—2003年) | 第31-32页 |
| ·成熟壮大期(2004年至今) | 第32-33页 |
| ·民办高校发展历程 | 第33-37页 |
| ·萌芽探索阶段(1978—1992年) | 第34-35页 |
| ·形成发展阶段(1992—2002年) | 第35-36页 |
| ·成熟完善阶段(2002年至今) | 第36-37页 |
| 4 北京民办高校辅导员激励机制现状调研分析 | 第37-41页 |
| ·样本选取说明 | 第37页 |
| ·北京民办高校辅导员激励机制现状 | 第37-38页 |
| ·逐渐认同辅导员队伍的重要作用 | 第37-38页 |
| ·逐渐明确辅导员队伍的发展目标 | 第38页 |
| ·逐渐建立健全队伍建设的管理制度 | 第38页 |
| ·北京民办高校辅导员激励机制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 第38-41页 |
| ·物质激励欠缺 | 第39页 |
| ·发展激励欠缺 | 第39页 |
| ·激励制度及重视程度欠缺 | 第39-41页 |
| 5 运用心理契约优化民办高校辅导员职激励机制建设 | 第41-48页 |
| ·在民办高校辅导员管理中运用心理契约的必要性 | 第41-43页 |
| ·从辅导员自身的特点出发应重视心理契约 | 第41-42页 |
| ·从北京民办高校辅导员的管理现状出发应该重视心理契约 | 第42-43页 |
| ·运用心理契约优化北京民办高校辅导员激励机制建设 | 第43-48页 |
| ·建立真实可信的岗位预知 | 第43-44页 |
| ·建立完备的培训提升体系 | 第44-45页 |
| ·建立公平的考评体系 | 第45-46页 |
| ·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 | 第46-47页 |
| ·建立适宜的奖惩机制 | 第47-48页 |
| 6 结论及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48-50页 |
| ·结论 | 第48-49页 |
|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49-50页 |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
| 附录A | 第52-58页 |
| 作者简历 | 第58-60页 |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