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引言 | 第11-13页 |
一、不能犯的概念及其特征 | 第13-29页 |
(一) 有关不能犯的概念及其分类的学说 | 第13-16页 |
(二) 不能犯的特征 | 第16-27页 |
1.不能犯的特征概述 | 第16-18页 |
2. 不能犯未遂的特征 | 第18-27页 |
(三) 不能犯未遂的概念总结 | 第27-29页 |
二、不能犯的理论发展 | 第29-35页 |
(一) 理论背景 | 第29页 |
(二) 理论的提出 | 第29-31页 |
(三) 理论的发展 | 第31-35页 |
1. 费尔巴哈学说之继承——绝对不能、相对不能说的提出 | 第31-32页 |
2. 主观说 | 第32页 |
3. 抽象危险说与具体危险说 | 第32-35页 |
三、不能犯的可罚性依据 | 第35-45页 |
(一) 两大学说——主观说和客观说未遂理论可罚性依据评价 | 第35-40页 |
1. 主观未遂论的可罚性依据 | 第35-38页 |
2. 客观未遂论的可罚性依据 | 第38-40页 |
(二) 我国刑法理论中不能未遂犯的可罚性依据现状 | 第40-45页 |
1. 我国刑法理论中不能犯未遂可罚性现状 | 第40-41页 |
2. 我国不能犯未遂可罚性依据的浅析 | 第41-45页 |
四、不能犯可罚性实质性依据 | 第45-51页 |
(一) 行为的社会危害性 | 第45-47页 |
(二) 行为危险性——不能犯违法性的重认识 | 第47-51页 |
五、不能犯的立法建议及思考 | 第51-53页 |
结论 | 第53-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7页 |
后记 | 第57-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