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刑法论文--总则论文

间接正犯的探析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0页
引言第10-12页
一、间接正犯概述第12-24页
 (一) 间接正犯的概念第12-15页
  1. 利用工具说第12-13页
  2. 列举说第13-14页
  3. “非共同犯罪性”说第14-15页
  4. 本文的观点第15页
 (二) 间接正犯的特征第15-18页
  1. 实行行为具有复合性和间接性第15-16页
  2. 间接正犯所利用对象的他人的行为性第16页
  3. 主观方面具有直接故意性第16-17页
  4. 间接正犯承担刑事责任具有独立性和直接性第17-18页
 (三) 间接正犯的渊源第18-24页
  1. 大陆法系的间接正犯第18-20页
  2. 英美法系关于无辜代理人的理论与立法第20-21页
  3. 我国间接正犯相关的理论与立法第21-24页
二、间接正犯的性质及其成立范围第24-38页
 (一) 间接正犯的性质第24-27页
  1. 工具说第24页
  2. 因果关系说第24-25页
  3. 因果关系中断说第25页
  4. 行为支配说第25页
  5. 实行行为说第25页
  6. 规范障碍说第25-26页
  7. 正犯意思说第26页
  8. 本文的评述及观点第26-27页
 (二) 间接正犯的成立范围第27-38页
  1. 利用无刑事责任能力人实施犯罪的情形第28-29页
  2. 利用行为人缺乏构成要件的故意实施犯罪的情形第29-32页
  3. 利用有故意的工具实施犯罪的情形第32-35页
  4. 利用他人的合法行为实施犯罪的情形第35-38页
三、间接正犯的认定第38-48页
 (一) 间接正犯与共犯的认定第38-43页
  1. 间接正犯与教唆犯的认定第38-39页
  2. 间接正犯与片面共犯的认定第39-40页
  3. 间接正犯与帮助犯的认定第40-41页
  4. 间接正犯与组织犯的认定第41-43页
 (二) 间接正犯的着手及其停止形态的认定第43-48页
  1. 间接正犯的实行行为以及着手的认定第43-44页
  2. 间接正犯的停止形态的认定第44-46页
  3. 间接正犯与亲手犯的认定第46-48页
四、间接正犯在我国刑事立法中的构建第48-51页
 (一) 间接正犯在我国立法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第48-49页
  1. 间接正犯在我国立法化的必要性第48页
  2. 间接正犯在我国立法化的可行性第48-49页
 (二) 间接正犯在我国刑法中的立法构想第49-51页
  1. 明确间接正犯的概念第49-50页
  2. 间接正犯的定罪与量刑第50-51页
结语第51-52页
参考文献第52-54页
后记第54-55页

论文共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完善我国假释制度的思考
下一篇:不能犯的可罚性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