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 Автореферат | 第5-8页 |
| 绪论 | 第8-13页 |
| 1 俄汉双关语对比研究现状 | 第8-10页 |
| 2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10-11页 |
| 3 本课题研究的方法 | 第11页 |
| 4 本课题研究的新意 | 第11-13页 |
| 第1章 俄汉双关语的定义及相关概念对比 | 第13-24页 |
| ·俄汉语双关语定义 | 第13-15页 |
| ·俄汉双关语定义对比 | 第15-16页 |
| ·与俄汉双关语相关的概念 | 第16-22页 |
| ·多义、歧义和双关 | 第16-20页 |
| ·каламбур和игра слов、шутка、анекдот | 第20-22页 |
| ·本章小结 | 第22-24页 |
| 第2章 俄汉双关语结构对比 | 第24-32页 |
| ·汉语双关语的结构 | 第24-25页 |
| ·语义双关语 | 第24-25页 |
| ·谐音双关语 | 第25页 |
| ·俄语双关语的结构 | 第25-31页 |
| ·多义双关语 | 第26-27页 |
| ·同音双关语 | 第27-30页 |
| ·同音同形异义词构成的双关语 | 第27-29页 |
| ·同音异形词构成的双关语 | 第29-30页 |
| ·语音—语义双关语 | 第30-31页 |
|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 第3章 俄汉双关语语用对比 | 第32-43页 |
| ·俄汉双关语的使用目的 | 第32-36页 |
| ·委婉含蓄,避免尴尬 | 第32-34页 |
| ·诙谐幽默,妙趣横生 | 第34-35页 |
| ·弦外之音,富于联想 | 第35-36页 |
| ·俄汉双关语适用的语体 | 第36-37页 |
| ·从关联理论角度解读俄汉双关语 | 第37-42页 |
| ·关联理论与俄汉双关语的交际特征 | 第38-39页 |
| ·关联理论对俄汉双关语的阐释力 | 第39-42页 |
|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 第4章 俄汉双关语语义对比——以《红楼梦》中双关俄译为例 | 第43-59页 |
| ·音译和音译加注 | 第44-48页 |
| ·直译和直译加注 | 第48-53页 |
| ·意译和意译加注 | 第53-56页 |
| ·音译、直译、意译等方法相结合 | 第56-57页 |
| ·本章小结 | 第57-59页 |
| 结论 | 第59-60页 |
| 参考文献 | 第60-63页 |
| 作者简介 | 第63-64页 |
| 致谢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