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网作业车工作台姿态调节系统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第一章 引言 | 第9-17页 |
| ·概论 | 第9-11页 |
| ·论文来源 | 第9页 |
| ·论文研究意义 | 第9-11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 第11-13页 |
|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13-15页 |
| ·技术路线 | 第15-17页 |
| ·作业平台控制系统原理图 | 第15页 |
| ·液压系统 AMESim 仿真工作流程图 | 第15-17页 |
| 第二章 立柱升降平台结构优化 | 第17-31页 |
| ·现有接触网作业车立柱底座的结构与不足 | 第17-20页 |
| ·接触网作业车立柱底座结构的改进方案 | 第20-21页 |
| ·车座平台的静力学分析 | 第21-27页 |
| ·升降机连接结构优化计算 | 第22-24页 |
| ·平台台底座结构优优化计算 | 第24-27页 |
| ·升降平台自动调平原理 | 第27-29页 |
| ·姿态调节系统组成 | 第29-30页 |
| ·自救功能 | 第30页 |
|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 第三章 作业平台控制系统程序设计与实现 | 第31-57页 |
| ·控制系统总体方案的确定 | 第31-36页 |
| ·控制系统下位机选择方案的确定 | 第31-32页 |
| ·PLC 控制技术的产生和发展 | 第32-33页 |
| ·可编程控制器核心控制模块 | 第33-34页 |
| ·PLC 选型及性能介绍 | 第34-36页 |
| ·控制系统硬件的组成 | 第36-38页 |
| ·人机界面选型与性能介绍 | 第36-37页 |
| ·其他硬件的选型 | 第37-38页 |
| ·电气系统硬件线路的形成 | 第38-43页 |
| ·电气辅助元件选取 | 第38-40页 |
| ·控制系统电路 PCB 制版 | 第40-43页 |
| ·控制系统软件的设计与实现 | 第43-52页 |
| ·上位机监控软件开发 | 第43-44页 |
| ·上位机操作界面设计 | 第44-49页 |
| ·下位机控制软件软件开发 | 第49-50页 |
| ·上位机与下位机之间的通信 | 第50-52页 |
| ·智能控制系统操作规程 | 第52-54页 |
| ·智能控制系统抗干扰措施 | 第54-55页 |
| ·潜在的干扰类型及其影响 | 第54页 |
| ·抗干扰措施 | 第54-55页 |
| ·本章小结 | 第55-57页 |
| 第四章 立柱平台姿态调节系统建模仿真分析 | 第57-73页 |
| ·液压系统通常建模方法 | 第57-59页 |
| ·立柱平台液压系统 AMESim 建模 | 第59页 |
| ·系统仿真模型参数设定 | 第59-60页 |
| ·液压系统仿真结果分析 | 第60-63页 |
| ·平台姿态调节系统半实物仿真 | 第63-70页 |
| ·控制器和系统三维模型的建立 | 第64-66页 |
| ·模型控制器与 AMESim API 的联合 | 第66-67页 |
| ·VC++仿真界面的建立 | 第67-68页 |
| ·仿真结果 | 第68-70页 |
| ·本章小结 | 第70-73页 |
| 第五章 结论 | 第73-75页 |
| ·主要研究成果 | 第73页 |
| ·研究成果存在的不足之处 | 第73页 |
| ·研究成果展望 | 第73-75页 |
| 参考文献 | 第75-79页 |
| 致谢 | 第79-81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81-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