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文科实验教学空间形式特性构建研究--以大连理工大学文科综合实验教学中心为例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1 绪论 | 第10-16页 |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相关综述 | 第10-11页 |
·课题研究的背景 | 第10页 |
·课题相关研究综述 | 第10-11页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1-13页 |
·研究的目的 | 第11-12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12-13页 |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 第13-14页 |
·研究的内容 | 第13页 |
·研究的方法 | 第13-14页 |
·研究框架 | 第14-16页 |
2 高校文科实验教学空间设计概述 | 第16-26页 |
·实验空间的特征与属性 | 第16-21页 |
·实验空间环境构成要素 | 第16-18页 |
·实验空间的形态 | 第18-20页 |
·实验空间环境艺术形式 | 第20页 |
·实验空间的功能 | 第20-21页 |
·实验空间形式的影响因素 | 第21-23页 |
·物理环境的制约 | 第21-22页 |
·校园文化的渗透 | 第22页 |
·建筑形体的反映 | 第22页 |
·心理行为的需求 | 第22-23页 |
·当代高校文科实验教学空间形式发展趋势 | 第23-25页 |
·灵活化:空间单元自由组合 | 第23-24页 |
·集群化:实验空间功能拓展 | 第24页 |
·人性化:空间样态精神体验 | 第24-25页 |
·个性化:装饰艺术塑造空间 | 第25页 |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3 高校文科实验教学空间形式特性分析 | 第26-71页 |
·基本的实验空间组织 | 第26-33页 |
·事件:合理功能布局与流线 | 第26-28页 |
·趣味:营建空间序列与尺度 | 第28-30页 |
·丰富:界面艺术语言与美感 | 第30-32页 |
·支持:技术建构方式与统一 | 第32-33页 |
·文科实验教学空间设计 | 第33-56页 |
·内部空间设计 | 第33-40页 |
·演播传媒实验空间 | 第40-46页 |
·数宇艺术实验空间 | 第46-50页 |
·美术实验空间 | 第50-54页 |
·文法实验空间 | 第54-56页 |
·办公空间设计 | 第56-62页 |
·完整的空间形态 | 第56-60页 |
·智能的办公空间 | 第60-61页 |
·分割空间的要素 | 第61-62页 |
·公共空间设计 | 第62-70页 |
·丰富的交往空间 | 第62-66页 |
·流畅的通行空间 | 第66-68页 |
·公共空间的氛围 | 第68-70页 |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4 高校文科实验教学空间艺术形式的表达 | 第71-93页 |
·界面艺术 | 第71-75页 |
·界面物性 | 第71-72页 |
·艺术维度 | 第72-74页 |
·模糊感知 | 第74-75页 |
·色彩语言 | 第75-81页 |
·视知觉与心理效应 | 第75-76页 |
·色彩给学生心理的特殊效应 | 第76页 |
·色彩的设计原则 | 第76-78页 |
·实验空间的色彩 | 第78-79页 |
·公共空间的色彩 | 第79-81页 |
·采光 | 第81-87页 |
·光与影 | 第81-82页 |
·光丰富空间表情 | 第82-83页 |
·实验空间的光源特性 | 第83-84页 |
·光应用于实验空间 | 第84-87页 |
·陈设艺术 | 第87-92页 |
·陈设艺术的表现形式 | 第88-89页 |
·人情味的完美体现 | 第89-90页 |
·生态化的空间绿衣 | 第90页 |
·特殊陈设—标识系统 | 第90-92页 |
·本章总结 | 第92-93页 |
5 高校文科实验教学空间形式思考和展望 | 第93-95页 |
·思考 | 第93页 |
·展望 | 第93-95页 |
·现代化与多元化发展 | 第93-94页 |
·社会化与通用化发展 | 第94页 |
·营造良好环境 | 第94-95页 |
结论 | 第95-96页 |
参考文献 | 第96-9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98-99页 |
致谢 | 第99-10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