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独立区与主体城区联系型交通问题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1 绪论 | 第10-20页 |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0-13页 |
·研究背景 | 第10-12页 |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13-16页 |
·国外相关研究 | 第13-15页 |
·国内相关研究 | 第15-16页 |
·研究内容与创新 | 第16-18页 |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创新之处 | 第17-18页 |
·研究方法与框架 | 第18-20页 |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研究框架 | 第19-20页 |
2 相对独立区相关概念及特点 | 第20-36页 |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20-26页 |
·相对独立区 | 第20-22页 |
·主体城区 | 第22-26页 |
·相对独立区形成机理与分类 | 第26-31页 |
·相对独立区形成机理分析 | 第26-28页 |
·相对独立区的功能与类型 | 第28-31页 |
·相对独立区发展的突出特点 | 第31-35页 |
·高速发展态势 | 第32-33页 |
·空间扩张无序 | 第33-35页 |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3 联系型交通存在的问题 | 第36-66页 |
·案例选择 | 第36页 |
·联系型交通规划概况 | 第36-60页 |
·大连市开发区 | 第36-46页 |
·上海市宝山区 | 第46-51页 |
·广州市黄埔区 | 第51-60页 |
·案例的综合比较 | 第60-62页 |
·联系型交通问题的具体表现 | 第62-65页 |
·职住空间分离引发大量通勤交通 | 第62-63页 |
·联系通道不足造成路段交通拥堵 | 第63-64页 |
·开发建设无序导致路网衔接困难 | 第64-65页 |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4 问题产生的内在原因分析 | 第66-79页 |
·技术理性层面 | 第66-70页 |
·缺乏一体化发展整合规划 | 第66-68页 |
·规划理念与规划方法滞后 | 第68-70页 |
·实施管理层面 | 第70-74页 |
·政策目标与实际操作脱轨 | 第70-73页 |
·缺乏政府统一干预的开发 | 第73-74页 |
·社会认知层面 | 第74-78页 |
·规划决策者认识上的偏差 | 第74-77页 |
·居住人群生活观念的变化 | 第77-78页 |
·本章小结 | 第78-79页 |
5 联系型交通优化的对策与建议 | 第79-100页 |
·居住与就业平衡问题的复杂性 | 第79-81页 |
·功能上促成相对独立区的独立性 | 第81-89页 |
·相对独立区独立性的决定因素 | 第81-82页 |
·功能复合的含义与主要特征 | 第82-83页 |
·功能复合开发对交通的影响 | 第83-86页 |
·引导功能复合开发的策略 | 第86-89页 |
·联系交通上实施多通道预留措施 | 第89-99页 |
·区间联系交通特性分析 | 第89-92页 |
·相对独立区道路网规划目标 | 第92-93页 |
·国内外道路网布局形态比较 | 第93-95页 |
·区间联系通道规划策略 | 第95-99页 |
·本章小结 | 第99-100页 |
结论 | 第100-103页 |
参考文献 | 第103-107页 |
附录1 图片来源 | 第107-111页 |
附录2 表格来源 | 第111-11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112-113页 |
致谢 | 第113-11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