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7页 |
一、 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二、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1-13页 |
(一) 研究目的 | 第11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三) 主要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三、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一)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二)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第二章 研究的理论和现实基础 | 第17-31页 |
一、 绩效考评的相关概念界定 | 第17-20页 |
(一) 绩效的概念 | 第17-18页 |
(二) 政府绩效考评的相关定义 | 第18-20页 |
二、 政府绩效考评的基本理论 | 第20-22页 |
(一) 政府绩效考评的本质特征 | 第20-21页 |
(二) 政府绩效考评的价值取向 | 第21-22页 |
三、 政府绩效考评工作常用的方法 | 第22-27页 |
(一) 目标管理法 | 第22-23页 |
(二) 360 度反馈评估法 | 第23-24页 |
(三) 平衡记分卡法 | 第24-25页 |
(四) 标杆管理法 | 第25页 |
(五) 德尔菲法 | 第25-27页 |
四、 研究的现实基础 | 第27-31页 |
(一) 相关城市绩效考评概况 | 第27-28页 |
(二) 沈阳市政府绩效考评现状 | 第28-29页 |
(三) 沈阳市政府绩效考评工作主要做法 | 第29-31页 |
第三章 沈阳市房产管理部门绩效考评制度建设现状 | 第31-39页 |
一、 绩效考评制度建设的基本概况 | 第31-32页 |
(一) 绩效考评制度的孕育和产生 | 第31页 |
(二) 绩效考评的主要特点 | 第31-32页 |
二、 绩效考评结构体系 | 第32-37页 |
(一) 考评对象 | 第32页 |
(二) 考评的主要内容 | 第32-34页 |
(三) 考评方法 | 第34页 |
(四) 考评步骤及程序 | 第34-36页 |
(五) 考评等次 | 第36页 |
(六) 组织机构 | 第36页 |
(七) 责任分工 | 第36-37页 |
(八) 结果运用 | 第37页 |
三、 开展绩效考评工作取得的成效 | 第37-38页 |
(一) 切实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行政效能 | 第37-38页 |
(二) 切实转变了工作作风 | 第38页 |
(三) 切实提高了管理水平 | 第38页 |
四、 创建绩效考评制度产生的影响 | 第38-39页 |
第四章 沈阳市房产管理部门绩效考评制度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 第39-41页 |
一、 考评内容不够全面 | 第39页 |
(一) 重点工作考评不够全面 | 第39页 |
(二) 创新工作内容没有实际体现 | 第39页 |
二、 考评机制尚需健全 | 第39页 |
三、 考评方式方法需进一步改进 | 第39-40页 |
(一) 考评的方式不够合理 | 第39-40页 |
(二) 考核标准和方法制定的不够科学 | 第40页 |
(三) 责任分工不够合理 | 第40页 |
四、 考评结果运用需改进 | 第40-41页 |
(一) 激励机制尚需健全 | 第40页 |
(二) 约束机制尚未建立 | 第40-41页 |
第五章 沈阳市房产管理部门绩效考评制度改进的对策 | 第41-47页 |
一、 考评内容的完善 | 第41页 |
(一) 重点工作考评内容 | 第41页 |
(二) 日常考核内容 | 第41页 |
(三) 创新工作考评内容 | 第41页 |
二、 考评方法的探究 | 第41-43页 |
(一) 借鉴目标管理法的探究 | 第42页 |
(二) 借鉴德尔菲法的探究 | 第42页 |
(三) 借鉴 360 度反馈评估法的探究 | 第42-43页 |
三、 考评机制的健全 | 第43-45页 |
(一) 考评分值及操作程序的构想 | 第43页 |
(二) 组织机构及责任分工的调整 | 第43-45页 |
四、 考评结果运用的设想 | 第45-47页 |
(一) 健全激励机制 | 第45页 |
(二) 建立约束机制 | 第45-47页 |
第六章 结语 | 第47-49页 |
一、 研究结论 | 第47-48页 |
(一) 考评制度建设中面临的问题得到了挖掘和解决 | 第47页 |
(二) 考评方式方法得到了创新和改进 | 第47页 |
(三) 考评内容得到了充实和完善 | 第47页 |
(四) 考评机制得到了健全 | 第47页 |
(五) 考评结果运用得到了改进 | 第47-48页 |
二、 预期效果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
个人简历及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