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4页 |
一、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8-9页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一) 国内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二)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三、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一) 研究思路 | 第11-12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12页 |
四、 创新之处与难点问题 | 第12-14页 |
第二章 政府隐性知识共享的相关理论 | 第14-20页 |
一、 隐性知识共享的理论 | 第14-16页 |
(一) 隐性知识的概念与分类 | 第14-15页 |
(二) 知识共享的内涵 | 第15页 |
(三) 知识共享的过程 | 第15-16页 |
(四) 知识共享的影响因素 | 第16页 |
二、 政府隐性知识共享的理论 | 第16-20页 |
(一) 政府隐性知识共享的定义 | 第16-17页 |
(二) 政府隐性知识共享的过程 | 第17页 |
(三) 政府隐性知识共享的必要性 | 第17-20页 |
第三章 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隐性知识共享的现状与调查分析 | 第20-24页 |
一.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隐性知识共享现状 | 第20-21页 |
二、 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的政府隐性知识共享调查与分析 | 第21-24页 |
(一) 政府隐性知识共享的调查设计 | 第21页 |
(二) 政府隐性知识共享的调查分析 | 第21-23页 |
(三) 政府隐性知识共享的调查结论 | 第23-24页 |
第四章 政府隐性知识共享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24-32页 |
一、 自身特性与主客体障碍 | 第24-26页 |
(一) 隐性知识自身的特征 | 第24页 |
(二) 隐性知识主客体所导致的障碍 | 第24-26页 |
二、 组织结构的不合理 | 第26-27页 |
(一) 组织层级过多,部门划分太细 | 第26-27页 |
(二) 组织结构僵硬 | 第27页 |
三、 管理制度的不健全 | 第27-29页 |
(一) 对过程难以监控 | 第28页 |
(二) 对结果难以衡量 | 第28页 |
(三) 缺乏激励机制建设 | 第28页 |
(四) 用人制度的问题 | 第28-29页 |
(五) 缺少领导重视 | 第29页 |
四、 组织文化的缺失 | 第29-30页 |
(一) 缺乏正确认识 | 第29页 |
(二) 惧怕心理 | 第29-30页 |
(三) 文化因素问题 | 第30页 |
五、 技术设施的落后 | 第30-32页 |
第五章 实现政府隐性知识共享的对策 | 第32-45页 |
一、 建构隐性知识共享的政府组织结构 | 第32-35页 |
(一) 成立负责知识管理的特殊部门 | 第32-34页 |
(二) 创建合理的知识共享组织结构 | 第34页 |
(三) 通过团队合作促进知识共享 | 第34-35页 |
二、 完善政府隐性知识共享的管理制度建设 | 第35-39页 |
(一) 建立隐性知识共享的激励机制与绩效机制 | 第35-37页 |
(二) 提供人力资源政策的支持 | 第37-38页 |
(三) 建立隐性知识管理评估和反馈制度 | 第38-39页 |
三、 塑造知识友好型的行政文化 | 第39-42页 |
(一) 培育知识共享的价值观 | 第39-40页 |
(二) 加强人与人之间的信任 | 第40页 |
(三) 促进人与人之间的沟通 | 第40-41页 |
(四) 建设学习型政府 | 第41-42页 |
(五)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 第42页 |
四、 建构隐性知识共享的技术系统 | 第42-45页 |
(一) 专家网络 | 第42-43页 |
(二) 案例库 | 第43页 |
(三) 虚拟现实技术 | 第43-44页 |
(四) 群件技术 | 第44-45页 |
结语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