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指事字比较研究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9页 |
| 0 引言 | 第9-13页 |
| ·研究对象与选题依据 | 第9页 |
| ·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 ·关于六书的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 ·关于指事的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 ·研究材料和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 ·研究材料 | 第11页 |
| ·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 ·研究目的 | 第12页 |
|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 1 《说文》指事字概况 | 第13-21页 |
| ·历代指事学说所涉及的共性及差异性标准 | 第13-16页 |
| ·指事与其他三书的区分 | 第16-18页 |
| ·指事与象形的区别 | 第16-17页 |
| ·指事与会意的区别 | 第17页 |
| ·指事与形声的区别 | 第17-18页 |
| ·王筠、朱骏声对《说文》中指事字的判定 | 第18-20页 |
| ·王筠所列指事字及分类 | 第18-19页 |
| ·朱骏声所列指事字及分类 | 第19-20页 |
| ·指事字的特征 | 第20-21页 |
| ·确定指事字的标准 | 第21页 |
| 2 《说文》指事字数量及部首指事字 | 第21-32页 |
| ·《说文》指事字的数量 | 第21-30页 |
| ·部首指事字 | 第30-32页 |
| ·《说文》部首指事字 | 第30-31页 |
| ·部首指事字造字能力分析 | 第31-32页 |
| 3 《说文》指事字的分类 | 第32-38页 |
| ·独体指事字 | 第32-34页 |
| ·合体指事字 | 第34-35页 |
| ·变体指事字 | 第35-38页 |
| 4 《说文》指事字的训释方法 | 第38-44页 |
| ·形训 | 第38-41页 |
| ·指明字体 | 第38-39页 |
| ·分析字形 | 第39-41页 |
| ·音训 | 第41-42页 |
| ·注明谐声偏旁 | 第41页 |
| ·读若的方式 | 第41-42页 |
| ·义训 | 第42-44页 |
| 5 《说文》指事字研究对汉字教学的作用 | 第44-46页 |
| ·掌握一定数量的构成指事字的构字部件 | 第44页 |
| ·依照指事字的构形理据进行分析 | 第44-45页 |
| ·透过指事字关注汉字的文化属性 | 第45-46页 |
| 6 结语 | 第46-48页 |
| 致谢 | 第48-49页 |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