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工作满意度的实证研究--基于绩效工资改革制度背景下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10页 |
1 绪论 | 第10-22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4页 |
·选题背景 | 第10-12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2-13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13-14页 |
·国内外绩效工资制度的研究现状 | 第14-18页 |
·国外研究现状分析 | 第14-17页 |
·国内研究现状分析 | 第17-18页 |
·高等院校历次工资制度改革回溯 | 第18-19页 |
·职务供给制与工资制共存阶段 | 第18页 |
·统一的等级工资制度初步形成阶段 | 第18页 |
·职务等级工资制的建立与逐步完善阶段 | 第18页 |
·以职务因素为主要内容的结构工资制度阶段 | 第18页 |
·建立不同类型的工资制度阶段 | 第18页 |
·建立绩效工资制度阶段 | 第18-19页 |
·教师绩效工资制度评析 | 第19页 |
·技术路线与研究内容 | 第19-22页 |
·论文内容安排 | 第19-20页 |
·技术路线 | 第20-22页 |
2 相关理论基础 | 第22-30页 |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22-23页 |
·绩效工资 | 第22页 |
·绩效工资制度 | 第22页 |
·工作满意度 | 第22-23页 |
·相关理论基础 | 第23-30页 |
·工资理论 | 第23-24页 |
·工作满意度 | 第24-26页 |
·国内外教师工作满意度研究 | 第26-28页 |
·工作满意度的测量及主流量表的评析 | 第28-30页 |
3 理论构建与研究设计 | 第30-58页 |
·理论构建 | 第30-35页 |
·激励理论 | 第30-33页 |
·理论模型 | 第33-34页 |
·主要研究假设 | 第34-35页 |
·变量设计 | 第35-40页 |
·变量设计的内涵 | 第35页 |
·工作变量设计 | 第35-38页 |
·属性设计及尺度选择 | 第38页 |
·调查设计与过程 | 第38-39页 |
·问卷设计 | 第39-40页 |
·抽样调查 | 第40页 |
·统计分析设计 | 第40-41页 |
·统计分析工具 | 第40-41页 |
·数据库结构 | 第41页 |
·数据分析方法 | 第41-44页 |
·问卷的初步验证 | 第44-56页 |
·前测样本数据的描述性统计 | 第44-45页 |
·项目分析 | 第45-49页 |
·前测样本数据的探索性因子分析 | 第49-54页 |
·问卷的信度分析 | 第54-56页 |
·本章小结 | 第56-58页 |
4 高校教师绩效工资制度和工作满意度的结构研究 | 第58-85页 |
·正式调查数据收集与分析 | 第58页 |
·正式调查内容 | 第58页 |
·调查样本的背景特征分析 | 第58-59页 |
·总体现状分析 | 第59-60页 |
·教师工作满意度整体现状分析 | 第59页 |
·高校教师对绩效工资制度的现状分析 | 第59-60页 |
·信度分析 | 第60-61页 |
·正态分布检验 | 第61-63页 |
·验证性因子分析与效度分析 | 第63-74页 |
·教师工作满意度的一阶测量模型验证 | 第64-69页 |
·教师工作满意度的二阶测量模型的验证 | 第69-71页 |
·绩效工资制度的一阶测量模型验证 | 第71-74页 |
·结构方程的全模型分析 | 第74-78页 |
·初始模型的构建、拟合和评价 | 第74-77页 |
·修正模型与评价 | 第77-78页 |
·模型假设检验 | 第78-79页 |
·路径效应分析 | 第79页 |
·绩效工资制度和工作满意度差异分析 | 第79-83页 |
·人口统计学变量与绩效工资制度、工作满意度的结构 | 第83-84页 |
·本章小结 | 第84-85页 |
5 结束语 | 第85-88页 |
·研究结论 | 第85页 |
·几点建议 | 第85-87页 |
·本文主要的创新点 | 第87页 |
·不足与展望 | 第87-88页 |
参考文献 | 第88-97页 |
附录 | 第97-101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 第101-104页 |
致谢 | 第10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