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第11-23页 |
·莱茵衣藻是一种重要的实验室模式生物 | 第11-14页 |
·莱茵衣藻简介 | 第11页 |
·莱茵衣藻作为模式生物 | 第11-12页 |
·莱茵衣藻遗传转化方法的研究 | 第12-14页 |
·功能基因组学研究概况 | 第14-16页 |
·生物信息学 | 第14页 |
·功能基因组学研究主要方法 | 第14-16页 |
·MicroRNA研究概述 | 第16-21页 |
·microRNA与siRNA的区别 | 第16-17页 |
·miRNA的发现过程 | 第17页 |
·microRNA的成熟及效应过程 | 第17-18页 |
·真核生物miRNA的应用 | 第18-20页 |
·人工微RNA(artificial microRNA,amiRNA)技术 | 第20-21页 |
·本研究中选择的基因 | 第21页 |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21-23页 |
第二部分 材料和方法 | 第23-32页 |
·材料 | 第23-27页 |
·菌株和质粒 | 第23-24页 |
·培养基 | 第24-25页 |
·主要试剂和酶 | 第25页 |
·主要缓冲液 | 第25页 |
·仪器和设备 | 第25-26页 |
·本实验中用到的引物 | 第26-27页 |
·方法 | 第27-32页 |
·质粒DNA的抽提及纯化 | 第27页 |
·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 第27-28页 |
·大肠杆菌的常规转化 | 第28页 |
·PCR反应体系 | 第28页 |
·接合转移(MAGIC)构建amiRNA表达载体的过程 | 第28-29页 |
·莱茵衣藻CC-425的玻璃珠转化 | 第29页 |
·荧光定量PCR检测 | 第29-31页 |
·Nile red染色法检测衣藻中中性脂含量 | 第31-32页 |
第三部分 结果与分析 | 第32-43页 |
·高通量的衣藻amiRNA表达载体构建技术 | 第32-39页 |
·供体质粒pRTK-gfp的构建 | 第32-34页 |
·受体质粒pmiR1162-gfp的构建 | 第34-35页 |
·amiRNA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35-39页 |
·转基因衣藻的获得 | 第39-41页 |
·荧光定量PCR检测目的基因的RNA表达水平 | 第41-42页 |
·Nile red染色法定量测定中性脂含量 | 第42-43页 |
第四部分 讨论与展望 | 第43-46页 |
·讨论 | 第43-44页 |
·本研究中的克隆方式 | 第43-44页 |
·FAT1和DLD2基因的沉默对衣藻中性脂积累影响的讨论 | 第44页 |
·小结 | 第44-45页 |
·展望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52页 |
附录 | 第52-53页 |
致谢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