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组织在高校治理中的角色定位和参与路径研究--以浙江工业大学为例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3页 |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 第10-12页 |
·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已有文献综述 | 第12-17页 |
·相关概念评述 | 第12-14页 |
·国内有关学生组织参与高校管理的研究 | 第14-16页 |
·国外有关学生组织参与高校管理的研究 | 第16-17页 |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7-19页 |
·论文框架 | 第17页 |
·研究思路 | 第17-18页 |
·研究的创新点 | 第18-19页 |
·研究的方法及数据来源 | 第19-23页 |
·研究的方法 | 第19-20页 |
·数据来源 | 第20-23页 |
第2章 学生组织参与高校治理的理论基础 | 第23-30页 |
·治理理论 | 第23-27页 |
·治理理论的兴起 | 第23-24页 |
·治理理论的主要内容 | 第24-25页 |
·治理理论对学生组织参与高校治理的适用性 | 第25-27页 |
·学生公民权 | 第27-30页 |
·学生公民权的维护价值 | 第27-28页 |
·学生公民权的制度保障 | 第28-30页 |
第3章 学生组织在高校治理中的角色定位 | 第30-40页 |
·学生组织在高校治理中的现实角色 | 第30-34页 |
·师生对学生组织参与高校治理的必要性初步形成共识 | 第30-31页 |
·实际参与高校治理的主体开始多元化 | 第31-32页 |
·学生组织在高校治理中的优势逐渐凸显 | 第32-33页 |
·学生组织参与治理得到多数师生的认同 | 第33-34页 |
·目前存在的问题 | 第34-40页 |
·高校治理的主体结构不尽合理 | 第34-35页 |
·学生组织参与治理的主体意识缺失 | 第35-36页 |
·高校管理者缺乏服务理念 | 第36-37页 |
·学生组织的参与地位较不平等 | 第37-38页 |
·学生组织参与治理的制度保障尚未完善 | 第38-40页 |
第4章 学生组织在高校治理中的参与路径 | 第40-51页 |
·学生组织在高校治理的现实参与路径 | 第40-46页 |
·学生组织参与高校治理的领域不断拓展 | 第40-42页 |
·学生组织参与治理方式多元并存 | 第42-43页 |
·师生对学生组织参与治理领域的认识存有差异 | 第43-44页 |
·师生对学生组织参与治理的未来发展较为乐观 | 第44-46页 |
·目前存在的问题 | 第46-51页 |
·学生组织参与治理的途径较为单一 | 第46-48页 |
·学生组织参与治理的领域不太均衡 | 第48-49页 |
·学生组织参与治理的能力有所欠缺 | 第49页 |
·学生组织参与治理的民主环境还未形成 | 第49-51页 |
第5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 第51-63页 |
·主要结论 | 第51-54页 |
·学生组织在校园治理中的角色定位总结 | 第51-52页 |
·学生组织在校园治理中的参与路径总结 | 第52-53页 |
·构建以治理理论为基础的学生组织参与高校治理模式 | 第53-54页 |
·国外高校学生组织参与校园治理经验借鉴 | 第54-57页 |
·美国学生组织参与高校治理 | 第54-55页 |
·香港大学学生组织参与高校治理 | 第55-56页 |
·国外学生组织参与高校治理的经验总结 | 第56-57页 |
·完善我国学生组织参与高校治理的建议 | 第57-63页 |
·加强高校管理者对多元治理主体的认同意识 | 第57-58页 |
·激发大学生参与高校治理的主体意识 | 第58页 |
·培育学生组织在高校治理中的参与能力 | 第58-59页 |
·扩展学生组织参与高校治理的多重领域 | 第59页 |
·创新学生组织参与高校治理的多种途径 | 第59-60页 |
·完善学生组织参与高校治理的制度保障建设 | 第60-61页 |
·加快民主参与的社会环境的形成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和成果 | 第66-67页 |
附录 | 第67-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