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目录 | 第4-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6-15页 |
·研究背景 | 第6-8页 |
·研究目的 | 第6-7页 |
·研究意义 | 第7-8页 |
·文献综述 | 第8-11页 |
·科技中介组织研究现状 | 第8-9页 |
·区域创新和区域创新能力相关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科技中介组织与区域创新主体协同发展的研究 | 第10-11页 |
·国内外现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 第11页 |
·研究思路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11-13页 |
·主要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 第13-15页 |
第二章 科技中介组织与区域创新理论基础概述 | 第15-23页 |
·科技中介组织的定义和特点 | 第15-17页 |
·科技中介组织简介 | 第15-16页 |
·科技中介组织的特点 | 第16-17页 |
·区域创新系统理论概述 | 第17-20页 |
·区域创新系统的定义 | 第17-18页 |
·区域创新系统的主体和构成要素 | 第18-20页 |
·科技中介与区域创新主体协同发展模式的构建 | 第20-22页 |
·科技中介组织在区域创新主体协同发展中的作用 | 第20-21页 |
·科技中介与区域创新主体协同发展新模式的构建 | 第21-22页 |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第三章 青岛市科技中介组织与区域创新主体协同发展现状 | 第23-31页 |
·青岛市科技中介组织的发展 | 第23-27页 |
·青岛市科技中介组织发展概述 | 第23页 |
·青岛市主要科技中介行业发展现状研究 | 第23-26页 |
·青岛市科技中介组织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第26-27页 |
·青岛市科技中介组织与区域创新主体协同发展研究 | 第27-30页 |
·青岛市科技中介组织与区域创新主体协同发展现状 | 第27-29页 |
·青岛市科技中介组织与区域创新主体协同发展中存在的不足 | 第29-30页 |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四章 青岛市科技中介组织与区域创新主体协同发展绩效评价 | 第31-49页 |
·青岛市科技中介组织与区域创新主体协同发展绩效评价体系构建 | 第31-37页 |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 第31-32页 |
·绩效评价体系中指标的选择 | 第32-35页 |
·绩效评价体系各指标权重的计算和确定 | 第35-37页 |
·青岛市科技中介组织与区域创新主体协同发展绩效的计算 | 第37-46页 |
·青岛市科技中介组织与区域创新主体协同发展绩效评价指标值的收集与处理 | 第38-42页 |
·青岛市科技中介组织与区域创新主体协同发展绩效评价值的模糊综合计算 | 第42-43页 |
·青岛市科技中介组织与区域创新主体协同发展绩效的灰色关联分析 | 第43-46页 |
·对青岛市科技中介组织与区域创新主体协同发展绩效评价结果的分析 | 第46-48页 |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五章 提高青岛市科技中介组织与区域创新主体协同发展绩效的对策建议 | 第49-69页 |
·国内标杆城市提高区域创新绩效的对策方法 | 第49-57页 |
·北京市提高区域创新绩效的对策方法 | 第49-51页 |
·上海市提高区域创新绩效的对策方法 | 第51-53页 |
·深圳市提高区域创新绩效的对策方法 | 第53-55页 |
·江苏省提高区域创新绩效的对策方法 | 第55-57页 |
·提高青岛市科技中介组织与区域创新主体协同发展绩效的对策建议 | 第57-68页 |
·探索与产学研合作新模式,提高青岛市区域创新主体协同发展能力 | 第57-60页 |
·充分发挥政府职能,完善科技中介组织与区域创新系统软环境建设 | 第60-62页 |
·不断拓宽融资渠道,搭建多元化的相互融资模式,提高金融市场成熟度 | 第62-63页 |
·强化知识产权教育和品牌意识,不断提高区域创新主体间的知识共享水平 | 第63-65页 |
·完善人才机制创新,为青岛市区域创新主体协同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 第65-66页 |
·建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促进产业发展,提升产业竞争力 | 第66-68页 |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第六章 结论及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69-71页 |
·结论 | 第69-70页 |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4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74-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