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赫、肖邦、肖斯塔科维奇三首a小调赋格曲的比较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8页 |
| 目录 | 第8-10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14页 |
|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 ·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 ·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 ·研究方法 | 第13页 |
| ·创新之处 | 第13-14页 |
| 第2章 赋格曲之演变 | 第14-19页 |
| ·赋格曲的兴起 | 第14页 |
| ·赋格曲创作重要作曲家 | 第14-16页 |
| ·巴赫 | 第14-15页 |
| ·肖邦 | 第15页 |
| ·肖斯塔科维奇 | 第15-16页 |
| ·创作背景 | 第16-17页 |
| ·巴赫 a 小调赋格曲 | 第16-17页 |
| ·肖邦 a 小调赋格曲 | 第17页 |
| ·肖斯塔科维奇 a 小调赋格曲 | 第17页 |
| ·本章小结 | 第17-19页 |
| 第3章 三首 a 小调赋格曲的音乐形式 | 第19-36页 |
| ·巴赫 a 小调赋格曲 | 第19-25页 |
| ·呈示部 | 第19-21页 |
| ·中间部 | 第21-24页 |
| ·再现部 | 第24-25页 |
| ·肖邦的 a 小调赋格曲 | 第25-30页 |
| ·呈示部 | 第25-27页 |
| ·中间部 | 第27-28页 |
| ·再现部 | 第28-30页 |
| ·肖斯塔科维奇 a 小调赋格曲 | 第30-33页 |
| ·呈示部 | 第30-31页 |
| ·中间部 | 第31页 |
| ·再现部 | 第31-33页 |
| ·本章小结 | 第33-36页 |
| 第4章 三首 a 小调赋格曲的演奏方式 | 第36-53页 |
| ·主题演奏方式比较 | 第36-42页 |
| ·音符的独立性 | 第36-37页 |
| ·声部的线条性 | 第37-39页 |
| ·声部的平衡感 | 第39-40页 |
| ·触键的改变 | 第40-42页 |
| ·对题演奏方式比较 | 第42-47页 |
| ·音符的独立性 | 第42-44页 |
| ·声部的线条性 | 第44-45页 |
| ·声部的平衡感 | 第45-46页 |
| ·触键的改变 | 第46-47页 |
| ·间插段演奏方式比较 | 第47-49页 |
| ·调性色彩变幻把握 | 第47-48页 |
| ·动机的变形 | 第48-49页 |
| ·装饰音演奏方式比较 | 第49-50页 |
| ·洛可可风格装饰音 | 第49-50页 |
| ·浪漫主义风格装饰音 | 第50页 |
| ·本章小结 | 第50-53页 |
| 结论 | 第53-56页 |
| 参考文献 | 第56-58页 |
| 附录 | 第58-59页 |
| 致谢 | 第59-60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60-61页 |
| 附图 | 第61-64页 |
| 作者简介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