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商品化权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引言 | 第7-9页 |
第一章 商品化权基本理论 | 第9-18页 |
一、商品化和商品化权 | 第9-11页 |
(一) 商品化的内涵 | 第9页 |
(二) 商品化权的内涵 | 第9-11页 |
二、商品化权的来源 | 第11-14页 |
(一) 基于作品中虚构内容产生的商品化权 | 第11-12页 |
(二) 基于真实内容产生的商品化权 | 第12-14页 |
三、商品化权的性质 | 第14-16页 |
(一) 新型人格权说 | 第14页 |
(二) 新型知识产权说 | 第14-15页 |
(三) 商品化权的财产权属性 | 第15-16页 |
四、商品化权的正当性论证 | 第16-18页 |
(一) 劳动成果理论 | 第16-17页 |
(二) 效益主义原则 | 第17-18页 |
第二章 商品化权的法律保护模式 | 第18-24页 |
一、外国商品化权的法律保护模式述评 | 第18页 |
二、我国商品化权法律保护模式的选择 | 第18-24页 |
(一) 我国现行商品化权保护模式的缺陷 | 第18-21页 |
(二) 我国商品化权保护模式的进路 | 第21-24页 |
第三章 我国商品化权法律制度的构建 | 第24-31页 |
一、我国商品化权法律保护的原则 | 第24页 |
(一) 私人之间的利益平衡 | 第24页 |
(二) 私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平衡 | 第24页 |
二、我国商品化权法律制度的框架 | 第24-31页 |
(一) 商品化权的主体 | 第24-25页 |
(二) 商品化权的客体 | 第25-26页 |
(三) 商品化权的内容 | 第26页 |
(四) 商品化权的保护 | 第26-28页 |
(五) 商品化权的限制 | 第28-29页 |
(六) 商品化权的保护期限 | 第29-31页 |
结论 | 第31-32页 |
参考文献 | 第32-34页 |
致谢 | 第34-35页 |
个人简介 | 第3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