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引言 | 第9-11页 |
第一章 未注册商标概述 | 第11-14页 |
一、未注册商标的概念、法律地位 | 第11页 |
(一) 未注册商标的概念 | 第11页 |
(二) 未注册商标的法律地位 | 第11页 |
二、未注册商标与注册商标的区别 | 第11-12页 |
(一) 使用的稳定性不同 | 第11页 |
(二) 权利与义务不对等 | 第11-12页 |
(三) 公众信任度不同 | 第12页 |
(四) 宣传效果不同 | 第12页 |
三、未注册商标获得法律保护的理论基础 | 第12-14页 |
(一) 大量未注册商标的存在是客观基础 | 第12-13页 |
(二) 《商标法》允许未注册商标的使用是法律基础 | 第13页 |
(三) 商标所有人的合法权益是经济利益基础 | 第13页 |
(四) 制裁"恶意抢注"行为是现实基础 | 第13-14页 |
(五)遵守TRIPs国际公约的要求 | 第14页 |
第二章 国外未注册商标保护现状及启示 | 第14-19页 |
一、英美法系国家未注朋商标保护现状及启示 | 第14-16页 |
二、大陆法系国家未注册商标保护现状及启示 | 第16-17页 |
三、国际条约对未注册商标的保护及启示 | 第17-19页 |
第三章 我国未注册商标保护的立法现状及缺陷 | 第19-23页 |
一、我国未注册商标保护的立法现状 | 第19-21页 |
(一) 《商标法》对未注册商标保护的立法现状 | 第19-20页 |
(二) 《反不正当竞争法》对未注册商标保护的立法现状 | 第20页 |
(三) 《民法通则》对未注册商标保护的立法现状 | 第20-21页 |
二、我国未注册商标保护的缺陷 | 第21-23页 |
(一) 非在先使用人的善意使用得不到有效保护 | 第21页 |
(二) 在我国商标保护体系中诚实信用原则未得到充分体现 | 第21-22页 |
(三) 未注册商标没有独立的法律地位 | 第22页 |
(四) 《反不正当竞争法》对未注册商标保护的缺陷 | 第22-23页 |
第四章 完善我国未注册商标保护的法律途径及建议 | 第23-31页 |
一、扩大我国未注册商标保护的法律途径 | 第23-25页 |
(一) 《民法通则》上的保护 | 第23-24页 |
(二) 《著作权法》上的保护 | 第24页 |
(三) 《专利法》上的保护 | 第24-25页 |
二、我国未注册商标保护的立法建议 | 第25-31页 |
(一) 完善《反不正当竞争法》,保护未注册商标 | 第25-26页 |
(二) 明确"不予注册并禁止使用"的权利内容 | 第26-28页 |
(三) 明确不行使撤销权的后果,并增加先用权 | 第28-29页 |
(四) 明确《商标法》上对认定"有一定影响商标"的参考因素 | 第29-31页 |
结论 | 第31-32页 |
参考文献 | 第32-34页 |
后记 | 第34-35页 |
个人简历 | 第3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