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城市化视角下的江苏省公共服务体制改革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1 绪论 | 第12-19页 |
·选题依据和背景 | 第12页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2-13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对研究现状的评述 | 第16-17页 |
·研究的思路、方法和创新之处 | 第17-19页 |
·本文的研究思路 | 第17页 |
·主要的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本文的创新之处 | 第18-19页 |
2 农民城市化与公共服务的相关理论研究 | 第19-36页 |
·公共服务与公共服务体制 | 第19-21页 |
·公共服务 | 第19-20页 |
·公共服务体制 | 第20-21页 |
·城市化及其相关理论 | 第21-27页 |
·城市化的相关理论 | 第21-26页 |
·城市化界说 | 第26-27页 |
·城市化与农民城市化 | 第27-28页 |
·空间城市化与人口城市化 | 第27-28页 |
·主动城市化与被动城市化 | 第28页 |
·农民城市化界说 | 第28-30页 |
·农民城市化的内涵 | 第29页 |
·相关概念的辨析 | 第29-30页 |
·农民城市化对公共服务的要求和影响 | 第30-36页 |
·农民城市化对公共服务供求关系的影响 | 第30-32页 |
·农民城市化对公共服务决策机制的影响 | 第32-33页 |
·农民城市化对公共服务供给模式的影响 | 第33-34页 |
·农民城市化对公共服务评价体系的影响 | 第34-36页 |
3 江苏公共服务体制与农民城市化现状 | 第36-45页 |
·江苏公共服务现状 | 第36-41页 |
·江苏公共服务的发展状况 | 第36-39页 |
·三大区域之间公共服务发展的比较 | 第39-41页 |
·江苏公共服务体制与农民城市化之间的矛盾 | 第41-45页 |
·公共服务的规模滞后于农民城市化进程的步伐 | 第41-42页 |
·公共服务的结构不能满足农民的需求变化 | 第42-43页 |
·公共服务的静态性与农民城市化的动态性之间的矛盾 | 第43-45页 |
4 江苏公共服务体制问题的成因分析 | 第45-50页 |
·经济发展水平决定公共服务发展水平 | 第45-46页 |
·公共服务体系的城乡二元分化与固化 | 第46-47页 |
·公共服务财权事权制度的不平衡 | 第47-48页 |
·农民缺乏有效的"代言人"制度 | 第48页 |
·农民公共服务供给决策权的缺失 | 第48-50页 |
5 农民城市化进程中公共服务体制改革的理论思考 | 第50-54页 |
·需求层次理论与公共服务多元化 | 第50页 |
·公共选择理论与公共服务市场化 | 第50-51页 |
·公平正义理论与公共服务均等化 | 第51-52页 |
·新公共服务理论与公共服务决策机制民主化 | 第52-54页 |
6 公共服务体制改革的国际经验借鉴 | 第54-59页 |
·国际经验 | 第54-56页 |
·推行社会化的公共服务改革 | 第54页 |
·确立法制化的公共服务体系 | 第54-55页 |
·实施民主化的公共服务决策 | 第55-56页 |
·国际经验对公共服务体制改革的启示 | 第56-59页 |
·推进公共服务多元供给 | 第56-57页 |
·确立公共服务标准体系 | 第57页 |
·健全公共服务法律制度 | 第57-59页 |
7 江苏公共服务体制改革路径的基本设想 | 第59-65页 |
·目标体系架构 | 第59-60页 |
·改革的目标及价值取向 | 第59页 |
·改革的基本原则 | 第59-60页 |
·短期的改革重点 | 第60-62页 |
·突出公共服务重点领域 | 第60-61页 |
·健全公共服务财政制度 | 第61-62页 |
·推进基层管理体制改革 | 第62页 |
·长期的机制建设 | 第62-65页 |
·建立以农民需求为导向的决策机制 | 第62-63页 |
·构建多元化竞争性的公共服务供给机制 | 第63-64页 |
·健全农民对公共服务的评估监督机制 | 第64-65页 |
结语 | 第65-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