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中国哲学论文--先秦哲学(~前220年)论文--儒家论文

儒家“内圣外王”与我国当代公务员德性修养

中文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7页
引言第7-8页
第一章 “内圣外王”概述第8-14页
 第一节 “内圣外王”思想的源流第8-11页
  一、 “内圣外王”概念的提出第8页
  二、 孔子—儒家“内圣外王”之道的开创者第8-9页
  三、 孟子—孔子“内圣”思想的发展者第9-10页
  四、 荀子—孔子“外王”思想的拓展者第10-11页
 第二节 儒家内圣外王思想的发展历程第11-14页
  一、 《大学》中的经典阐释第11页
  二、 宋明理学家对“内圣外王”的发展第11-12页
  三、 近现代新儒家的“内圣外王”之道第12-14页
第二章 儒家“内圣外王”思想的理论构成及其修养方法第14-22页
 第一节 “内圣外王”思想的理论基础第14-16页
  一、 人性论是“内圣外王”思想的内在理据第14-15页
  二、 民本思想是“内圣外王”思想的现实根据第15页
  三、 理想主义是“内圣外王”思想的价值基础第15-16页
 第二节 儒家“内圣外王”的基本内涵第16-17页
  一、 人格理想方面:“成己成物”第16-17页
  二、 政治理想方面:“修己安人”第17页
 第三节 儒家“内圣外王”的主要特征第17-19页
  一、 个人与社会的统一第17-18页
  二、 道德与政治的统一第18-19页
 第四节 儒家“内圣外王”的修养方法第19-22页
  一、 孔子:志—学—思—行第19-20页
  二、 孟子:存心养性、反身内求第20页
  三、 荀子:化性起伪、积善成德第20-22页
第三章 我国当代公务员德性修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第22-27页
 第一节 公务员德性修养概述第22-23页
  一、 公务员德性修养的内涵第22-23页
  二、 公务员德性修养的社会作用第23页
 第二节 我国当代公务员德性修养中存在的问题第23-25页
  一、 “官本位”意识强烈,公仆意识淡化第23-24页
  二、 短期行为突出第24页
  三、 贪污腐败现象蔓延第24页
  四、 责任感和自觉性缺乏第24-25页
 第三节 我国当代公务员德性修养缺失的原因分析第25-27页
  一、 历史和文化方面第25页
  二、 经济制度方面第25页
  三、 政治体制方面第25-26页
  四、 思想意识方面第26-27页
第四章 儒家“内圣外王”思想对加强我国当代公务员德性修养的借鉴价值第27-37页
 第一节 “内圣外王”的精神价值在当代公务员德性修养中的意义第27-30页
  一、 “爱众亲仁”—民胞物与的仁爱精神第27页
  二、 “成己成物”—积极有为的奋斗精神第27-28页
  三、 “修齐治平”—循序渐进的实践精神第28页
  四、 “修己安人”—自觉承担的主体精神第28-29页
  五、 “德主刑辅”—和谐法治的政治精神第29-30页
 第二节 “内圣外王”的修养方法对公务员德性修养的现代启示第30-32页
  一、 “博学慎思”—学习与教育培训第30页
  二、 “反身内求”—反思与自觉承担第30-31页
  三、 “克己慎独”—自我要求与约束第31-32页
 第三节 “内圣外王”与我国当代公务员德性修养目标第32-37页
  一、 人格理想层面:“内圣”第32-34页
   1、仁爱亲民第32页
   2、忠恕诚信第32-33页
   3、公正廉洁第33-34页
  二、 政治理想层面:“外王”第34-37页
   1、忠于国家第34-35页
   2、服务人民第35页
   3、恪尽职守第35-37页
结语第37-38页
注释第38-40页
参考文献第40-42页
个人简历第42-43页
后记第43页

论文共4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朱熹行政伦理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下一篇:班级团体辅导对高职新生心理健康及适应性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