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8页 |
1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2 研究必要性及意义 | 第11页 |
·现实意义 | 第11页 |
·理论价值 | 第11页 |
3 国外相关研究动态 | 第11-14页 |
·国外关注与儿童游戏场地发展 | 第11-13页 |
·儿童游戏场地的理论研究 | 第13-14页 |
4 我国相关理论研究评述 | 第14-15页 |
·儿童游戏空间的概念研究 | 第14页 |
·有关儿童空间的理论研究 | 第14-15页 |
5 相关概念及范围 | 第15页 |
·儿童 | 第15页 |
·居住区 | 第15页 |
·活动场地 | 第15页 |
6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5-18页 |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论文框架 | 第17-18页 |
第二章 儿童环境心理与行为的基础性研究 | 第18-27页 |
1 儿童对环境的认知 | 第18-20页 |
·儿童对环境的认知发展阶段 | 第18页 |
·儿童对环境的认知过程 | 第18-19页 |
·儿童的认知地图 | 第19-20页 |
2 儿童环境心理与行为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 第20-24页 |
·不同年龄段儿童的心理行为特征 | 第20-21页 |
·不同年龄段儿童的户外活动内容、时间与领域特征 | 第21-24页 |
3 儿童户外活动和行为研究 | 第24-26页 |
·儿童户外活动的类型 | 第24-25页 |
·儿童户外活动的基本特征 | 第25-26页 |
4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三章 城市居住区儿童户外活动场地现状与特征研究—以长沙为例 | 第27-49页 |
1 研究方法 | 第27-28页 |
·调研对象及范围 | 第27页 |
·调查方法 | 第27页 |
·分析与评价 | 第27-28页 |
2 实地调查与研究 | 第28-32页 |
·实地调研过程 | 第28页 |
·基地概况及特征 | 第28-31页 |
·问卷调研部分 | 第31-32页 |
3 调研结果的分析与评价 | 第32-43页 |
·场地现状及设施 | 第32-39页 |
·使用人群形式 | 第39-40页 |
·服务半径 | 第40-43页 |
·不同年龄段儿童的活动内容 | 第43页 |
4 总结与思考 | 第43-48页 |
·居住区儿童户外活动场地现状评价 | 第44-45页 |
·现状原因分析 | 第45-47页 |
·可行性建议 | 第47-48页 |
5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四章 城市居住区“儿童适宜型”户外活动场地规划与设计 | 第49-70页 |
1 城市居住区“儿童适宜型”户外活动场地系统规划 | 第49-59页 |
·居住区儿童户外活动场地的规模等级 | 第49-51页 |
·居住区儿童户外活动场地的位置选择 | 第51-54页 |
·居住区儿童户外活动场地的系统布局 | 第54-56页 |
·居住区户外运动场地规划 | 第56页 |
·实例分析 | 第56-59页 |
2 城市居住区“儿童适宜型”户外活动场地设计探讨 | 第59-67页 |
·居住区“儿童适宜型”活动场地设计的指导思想 | 第59-61页 |
·居住区儿童户外活动场地的构成要素 | 第61-62页 |
·儿童户外活动场地的空间类型及特征 | 第62-64页 |
·居住区儿童户外活动场地的设计分区 | 第64-65页 |
·居住区儿童户外活动场地的要素特征及建议 | 第65-67页 |
3 高品质儿童户外活动场地的评价标准 | 第67-69页 |
·多样化活动的可能 | 第67-68页 |
·感官刺激 | 第68页 |
·好奇与创造性 | 第68-69页 |
·合适的尺度 | 第69页 |
4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第五章 结束语 | 第70-72页 |
1 论文主要的研究成果 | 第70页 |
2 研究的局限及不足之处 | 第70-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4页 |
附录1:儿童户外活动场地民意调查问卷一 | 第74-75页 |
附录2:儿童户外活动场地民意调查问卷二 | 第75-76页 |
致谢 | 第76-77页 |
作者简历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