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2页 |
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4页 |
·研究背景 | 第11-13页 |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2 国内外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的发展历程 | 第14-19页 |
·国外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的发展历程 | 第14-15页 |
·我国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的发展历程 | 第15-17页 |
·我国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的理论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3 研究方法与框架 | 第19-22页 |
·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研究框架 | 第20-22页 |
第二章 历史街区相关概念及理论研究 | 第22-28页 |
1 相关概念析义 | 第22-23页 |
·与"历史街区"相关概念解析 | 第22-23页 |
·"保护"的概念 | 第23页 |
·"更新"的概念 | 第23页 |
2 城市历史街区的特征及价值 | 第23-24页 |
·城市历史街区的特征 | 第23页 |
·城市历史街区的价值 | 第23-24页 |
3 研究的理论 | 第24-27页 |
·"有机更新"理论 | 第24-25页 |
·"可持续发展"思想 | 第25-26页 |
·"反发展"的实践 | 第26-27页 |
4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三章 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常见模式及案例分析 | 第28-35页 |
1 旧区保护与新区建设结合模式 | 第28-30页 |
·"永恒之城"——罗马 | 第28-29页 |
·"新旧分治"——西安 | 第29-30页 |
2 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结合模式 | 第30-31页 |
·"宁静的住所"——威尼斯 | 第30-31页 |
3 风貌保护与环境整治结合模式 | 第31-33页 |
·可持续发展——苏州 | 第32-33页 |
4 保留精髓原貌更新模式 | 第33-34页 |
·没有危房的东京 | 第33-34页 |
5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四章 长沙太平街历史街区现状分析与特色挖掘 | 第35-59页 |
1 研究区域概况 | 第35-38页 |
·长沙城市概况 | 第35页 |
·长沙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现状 | 第35-36页 |
·太平街历史街区概况及历史成因 | 第36-38页 |
2 太平街历史街区现状调研 | 第38-53页 |
·街区格局 | 第38页 |
·街区土地利用调查 | 第38-39页 |
·街区现状建筑调查 | 第39-45页 |
·街区交通现状调查 | 第45-46页 |
·街区人口分布调查 | 第46页 |
·街区文化内涵与传统风俗 | 第46-47页 |
·街区问卷调查 | 第47-53页 |
3 现状保护规划与实施 | 第53-54页 |
4 太平街历史街区面临的问题 | 第54-57页 |
·"窒息"的太平街历史街区 | 第54页 |
·"衰退"的太平街历史街区 | 第54-55页 |
·"无特色"的太平街历史街区 | 第55-56页 |
·"涣散"的太平街历史街区 | 第56-57页 |
5 本章小结 | 第57-59页 |
第五章 长沙太平街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策略 | 第59-77页 |
1 太平街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的原则 | 第59-60页 |
·完整性原则 | 第59页 |
·文化内涵导向原则 | 第59页 |
·地域特色原真性保护原则 | 第59-60页 |
·保护与更新互动原则 | 第60页 |
2 太平街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的思路 | 第60-63页 |
·总体目标 | 第60页 |
·保护框架规划 | 第60-62页 |
·街区性质与定位 | 第62-63页 |
3 太平街历史街区管治策略的探讨 | 第63-65页 |
·公众参与 | 第63页 |
·法制规范 | 第63-64页 |
·机制创新 | 第64页 |
·融资多元 | 第64页 |
·责权利平衡 | 第64-65页 |
4 太平街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的措施 | 第65-76页 |
·太平街历史街区物质环境的保护与更新 | 第65-70页 |
·太平街历史街区人文环境的保护与更新 | 第70-76页 |
5 本章小结 | 第76-77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7-80页 |
1 结论 | 第77-78页 |
2 讨论 | 第78-80页 |
·问题 | 第78页 |
·建议 | 第78页 |
·展望 | 第78-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4页 |
附A:长沙市太平街历史街区住民及游览人群问卷调查表 | 第84-85页 |
致谢 | 第85-86页 |
作者简介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