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致谢 | 第4-5页 |
| 中文摘要 | 第5-7页 |
| 英文摘要 | 第7-8页 |
| 1 绪论 | 第11-17页 |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4页 |
| 1.2 相关概念 | 第14-15页 |
| 1.3 问题的提出 | 第15页 |
| 1.4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5-16页 |
| 1.5 技术路线图 | 第16-17页 |
| 2 研究对象和方法 | 第17-23页 |
| 2.1 研究对象 | 第17页 |
| 2.2 研究方法 | 第17-20页 |
| 2.3 评价方法 | 第20-21页 |
| 2.4 统计学处理 | 第21-22页 |
| 2.5 质量控制 | 第22-23页 |
| 3 结果 | 第23-29页 |
| 3.1 研究对象基本资料 | 第23-24页 |
| 3.2 无肝素血液透析凝血情况分析 | 第24-26页 |
| 3.3 血液丢失计算 | 第26-27页 |
| 3.4 更换静脉壶时间计算 | 第27页 |
| 3.5 经济成本计算 | 第27-29页 |
| 4 讨论 | 第29-33页 |
| 4.1 并联式双静脉壶透析管路设计的必要性分析 | 第29-30页 |
| 4.2 并联式双静脉壶透析管路具有减少患者血液丢失的优势 | 第30页 |
| 4.3 使用并联式双静脉壶透析管路具有减少护理工作量的优点 | 第30-31页 |
| 4.4 使用并联式双静脉壶透析管路具有经济成本降低的优点 | 第31-32页 |
| 4.5 本研究的局限性及展望 | 第32-33页 |
| 5 结论 | 第33-34页 |
| 参考文献 | 第34-38页 |
| 综述 无肝素血液透析凝血影响因素及预防方法的研究进展 | 第38-52页 |
| 参考文献 | 第48-52页 |
|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52页 |